Thursday, January 10, 2008

成績≠成就

今日的學生不易為,學業與課外活動皆需兼顧,競爭激烈。書包重是一回事,下課後依然有忙不完的補習班,往往也讓這些未來的主人翁喘不過氣來。雖然如此,小孩們與父母們依然積極為未來的路準備,因為傳統思維中,成績好,人生路會走得平坦一些。

學生在競爭,學校也在競爭。學生學業成績優秀多的學校往往被視為名校。一般的社會眼光是一名學校課業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是好學生。學業不好的學生,評語自然不那麼動聽。如今,擺在我們眼光的是,確是有學校不僅拒收成績不良的學生,更會開除學業不佳的學子。

教育原本是循循善誘、有教無類的崇高理念志業,但最終竟不敵社會的競爭現實。學校拼校績、拼考試、拼學生成績、拼名校,教職員們年年有指標,壓力肯定也不小,但學生的壓力肯定會更大。

新山士姑來一所私立學校開除成績不佳的學生,只是凸顯了社會的教育理念已走向畸型發展的一個小角。這間學校不收的學生似乎已被列為“不好的學生”,這樣教育是否是好的教育呢?這樣的學校培育出的學生,究竟是不是就是一名好學生?對一名“學業成績不好而被開除的學生”來說,心理上陰影可能就是:我不是好學生;我不是好人;學校不要我;我應該不是社會需要的人。種種的心理陰影,對一名小孩的成長肯定不利。

社會一般人都懂這道理,為何會有學校、師長依然一意孤行“只收成績好學生,不要成績差的學生”。成人成才的教育是怎樣的?一名學生成績亮麗,但眼里沒有尊師重道,本身日常基本生活都難以自理的學生,算不算是一名好學生?因為成績不怎麼好而不受學校歡迎的學生,步出社會後又會是怎樣的一個人?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社會的眼光在學校就列他是帶來負擔的,幼小的心靈中有多少能還會認為自己是很有用。

我們的社會似乎缺少梁智強導演的《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的人。孩童幼小心靈中會不會就此根植“反正我是不好的學生,出來社會作奸犯科也是很自然的事”的思想?若是如此,教育這條路是否已走向本末倒置?很多人都說一名小孩有如白紙般,他或她的成長如何,是大人們刻劃出來的結果。如果純潔的幼小心靈在這種畸型的教育環境下,我們的未來又將會走向那一個方向?

我們沒有必要遣責開除成績不良學生的校方,相反的,廣大的學生家長應該重新自我審思。為何當初會把孩子送入這樣的一所學校,因為它是名校、因為它的學生皆是成績好的學生、因為它的學校沒有成績不佳的學生、因為......怎樣的社會培育出怎樣的人才、怎樣的學生家長構建怎樣的學校。教育變質,辦教育者雖難辭其咎,學生家長同樣肩負不小的責任。學業成績好就代表一切?如果家長有如此思維、學校也灌輸學生成績就是未來的一切,我們哪有資格怪罪於他人?


1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