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4, 2010

生命有奇跡!

智利礦坑意外的33名被活埋在礦場地下六百多公尺的礦工,在經歷破世界紀錄的69天幽閉生活後,經過各界努力營救,終於在第七十天陸續重見天日,最終自地底里被救出,在人人都以為希望已渺茫,數十條脆弱生命創造了奇跡。

本月22日,中國四川一處煤礦意外中的29名礦工同樣是在礦坑崩塌意外後被困。在九死一生的惡劣環境中,這批礦工再一次向世界証明了,生命會有奇跡。他們最終全數在前天獲得救出,迎來人生的另一道曙光。

生命很多時候是如此的脆弱,但在很多時候卻又那麼的堅強,頑強的斗志下展現生命的堅靭。

命不該絕的智利礦工們在地底的深深礦坑里,熬過了數十天,眾人經過了內心的無比煎熬,克服了令一般人難以相信及無法想像的艱辛環境,戰勝自己、也戰勝環境的挑戰而脫險。這是萬分之一的奇跡。

中國礦場意外時有所聞,在烏黑的礦場礦坑環境中走向人命終結者也不在少數,但數天前的堅強29名礦工創造的生命奇跡,証明了漆黑一片的礦坑中,堅持之下,黑暗的盡頭確實有機會迎來光明。

脆弱的生命受到威脅時,我們殷切的期盼生命奇跡的湧現。

智利及中國受難的礦工給了大家希望,大家在營救過程中也給了受困的人帶來希望。彼此心存希望,相信踏上的不會是絕路,才讓生命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跡。

心懷希望,奇跡無處不在。

Thursday, November 18, 2010

勢力大比拼

國陣在沙巴巴都沙比國席及吉蘭丹加臘士州席兩場補選中告捷,信心倍增。民聯輸了兩場補選後,人民公正黨內又暴發內亂。兩陣營出現截然不同的情況。

民聯在2008年的308大選後,高喊政改且欲執掌中央的雄心。但如今看來,這條雄心萬丈之路崎嶇難行,目標知易行難。

納吉領軍的國陣政府推出一系列的經改政策,帶領國民邁向遠大的目標。國陣補選後看似更具信心,蓄勁待出發。民聯在安華的指揮下,自家陣營亂成一團難以掩飾,如何整軍迎向砂州選舉及來屆國選,倍受注目。

國民在資訊更流通的現今,對國陣與民聯兩陣營,已可輕易作出比較並選擇。當年反對黨可對國陣政府作出諸多的批評及反對。爾今,民聯也在一些州屬執政,同樣具當政的兩股勢力,已經讓選民可以評比一番。

民聯可批評國陣,國陣如今也不乏題材抨擊民聯。在一些州屬掌政的民聯,如果沒好好把握機會服務選民和社會,人民重新選擇國陣,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民聯若是繼續紛紛擾擾,而不是大選宣傳時的那個模樣,同樣的,國陣不會一敗再敗,而民聯也別奢望依舊有掀起政治海嘯的氣勢。

國陣有應變並改變,選民看得到。民聯是否有改進,選民同樣在心中評估。

有比較有競爭,有競爭就有進步。政黨政治亦如此,選民有得比較,就有得選擇。國陣也好,民聯也罷,怎能輕率?

Tuesday, November 09, 2010

人才從政,從政人才?

無論是商界還是政界,人才競爭是一項議題,也是競爭中決定成敗的關鍵。當今的地球村中,人才的競選更是無處不在。

砂州首長丹斯里泰益瑪目日前向砂州華社發出強烈訊息,只要華社有屬意人選,且該名人選是有能力和支持國陣政府,不管該人是否有政治背景,應當被接納成為候選人,以便在來屆州選中上陣。

這是一項令人注目的呼吁,也在在顯示政界積極在吸納人才,廣納專才進入組織中壯大勢力的表徵。

華社不乏人才,如何吸納人才湧往特定領域,且確保有關人才能施展抱負,是一大考驗。

專業人才在某一特定域是專才,投身另一非其專業領域,是否能如其在專業領域里一般的如魚得水,還得視該人的適應能力有多強。很多時候,某一特定領域的佼佼者,未必可以是任何領域的通才。

大馬華社當年曾經推動一股華教界專才參政的努力,更打起“打入國陣、糾正國陣”,事過境遷多年,華社的有識之士回首看看這一股的參政理想,當年的預期目標是否如願?

政治路途與民族願景的打造,肯定不會一帆風順,一路毫無阻力的達到目的地。民族願景的輔設需靠社會的整體,甚至其他政治因素也需考量。僅僅靠一兩個專才,未免寄望太高,也叫人感到沉重。

國內甚至州內政治氣候的改變,如今也給了朝野政黨人士極大的壓力,並起了改革及思變的決心。疾呼華社推選屬意人才展現了國陣迎合改變的潮流。國陣代議士也公然在州議會中向在野的行動黨周政新作出邀約加盟國陣,展現了政治領域人才競爭,如今已趨向白熱化。

人才從政固然是朝向政治更專業化路途的前進,但是非政治領域人才投身政治的複雜環境後,能否變身為從政人才,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未經政治風浪的考驗,人才從政,即鑒定為從政人才,為時過早啊!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選舉與情感

補選接踵而至;大選跫音漸近,人人開始談論選舉。不少人談到候選人時都會說:“如果A候選人像B候選人就比較好,肯定會有更獲得多人支持。”

不少人也在說:“如果C候選人更友善、與人相處時更熱情一些,D候選人肯定不是他的對手。”

從以上的論述中推斷,不少人在投出手中一票,行使其那所謂神聖的決定力量時,很多時候是在情感上作決定,運用理智作決定的反而不多。一個候選人的對人處事、相處,反而在決定其支持度方面,更甚於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素質的考量。

影響深遠的一場選舉,對履行投票義務的選民來說,其實更多的是那一名候選人給他帶來的第一印象、待人的直接看法。情感在一場選戰中,佔著是如此重的比率,也怪不得一些候選人在競選期間,盡是有求必應,熱情的捲起褲腳,甚至赤足徒步,沿家逐戶拜訪握手,展現其親和的一面。

因為如此,一代接一代的候選人皆是免不了與選民握手,只是握手得過火,最終答應並承諾了無法實現的諾言,最終面對現實時,反倒成了名豪無誠信的政客。

其實,今時今日的從政者,親民與親和的方式也有明顯的不同。親民的握手雖然不可免但形式已更多。政務繁忙的政治人物,如今通過資訊工藝的方便,其實可更方便的與選民及支持者建立更緊密的聯系。

一些從政者今時今日通過推特(twitter)、面子書(facebook)的便利,與選民、支持者保持緊密的雙向溝通,其實是極方便又可取得效果的溝通與聯系方式。對多少的選民及支持來說,得知他的一名西馬領袖剛剛上飛機準備前來砂州,而且因為天氣欠佳,其乘搭的班機原本在古晉降陸,卻改道往詩巫機場的訊息,已是輕而易舉的事。

不一樣的時空及政治氛圍,誕生了不一樣的政治人物。如今許多民生問題,往往只過面子書的交流及回應,便因此迅速獲得處理或解決,也讓這類對資訊科技運用自如的政治人物,而贏得選民的好感。

很多事物不是一成不變,資訊科技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今天的政治氛圍。從政者更借助資訊科技打破以往高高在上的領袖印象,轉而展現其親和的一面。

“剛剛下飛機、正在與ABC前往一間餐館聚餐。”如此一道簡單發佈在推特的訊息,可以給予很多網民及支持者感覺,原來領袖真的是在其左右,感覺和感受都大不同。
今日的選民情感因素,其實與以往日沒有多大的區別,不同的是,今日競爭形式不同,即時的聯系與反應,除了考驗從政者的親和力,也同時驗收他民生問題的能力。

今日的選舉與選民情感,在資訊科技推動下,變得更具競爭及挑戰。如何讓選民情傾,進而投選,確實是一場不簡單考驗。

要勇敢,不要衝動!

前DJ迦瑪被開除,演變成全國巡迴演講,從媒體被罵,然後連帶部長,甚至是華教和華小等,一併被拖下水。推動華教、捍衛及維護華教被說成是被洗腦;華小生被批成是難以生存,淪落至街邊賣光碟。

原本是一個人被電台被逐出,竟然連帶華教界、華團也被批得體無完膚,這個事件倒不多見。

提供迦瑪機會針對華教發表誹謗和誣衊言論平台者,其實有不少也是華教、華青團體。因為對事實的認知不足,對當事人有欠了解,往往團體被利用來達到自己目的而不自知。迦瑪事件值我們深思。

迦瑪或許是一個不錯的主持人,也有勇於表達不甘被開除的決定。但勇敢不應該是如此,不甘也不是這樣發泄。胡亂的批評華教、媒體、華團、政治人物,搞到最後要道歉、收回言論。說明了他根本是一時衝動。

再說黃明志,一連數部網絡短片,讓它名字爆紅。因為一個人,一個民族被連帶拉下水,短片議題也成了熱哄哄的議題,國家領導、政黨領導關注。年輕人的網絡發泄成了政治議題。

馬華公會會長蔡細歷介入黃明志的第一次紛爭並解決,但發生第二次時,蔡細歷置身事外了。或許上一代與這一代有溝通問題,但並不是人人如此,至少有陳亞才與黃明志的對談會。但對談會卻遭土著權威組織的成員在對話場所叫囂並焚燒黃明志肖像的行徑,這已是粗暴的行為。

因為如此,黃明志在新紀元學院對話會遭腰斬,新紀元學院此種做法可以讓人理解。但所謂敢怒敢表達的黃明志卻因此諷刺上一代貪生怕死。

敢,真的要如此嗎?這樣的做法,真的就是上一代的人因為貪生怕死嗎?馬來西亞的年輕人確實要學會勇敢。但勇敢不是忽視環境週遭的情況,不顧一切的往前衝,果真如此,那是有勇但無謀。

年輕人確實應該敢為自己爭取權益,但勇敢的作風更應該是有勇有謀。胡亂的漫罵、隨意的批斗,沒有顧及大環境及想及其他種族的情緒,並不是勇敢,而是衝動。

有才華、具氣魄的年輕人,勇敢的爭取,力爭上游,前途應該似錦。若空有才華,但事事衝動,成就最終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思維,決定未來!

看到首相納吉提出的“一個馬來西亞”的宏觀理念與政策,讓人對這個國家懷有很大的期望。

讀到聯昌集團董事經理兼首席執行員納西爾要求政府應減少市場干預、亞洲航空首席執行員東尼費南達斯吁政府應讓航空業自由競爭,還有首相署部長依利斯表明那些不需要協助的土著,政府要他們在公平競爭的平台上,與非土著競爭的言論,也讓我們感覺馬來西亞的明天是亮麗、光明和燦爛的。

政府推動經濟轉型,依德利斯帶領國人勾劃出未來的願景,那是多麼的美好,更是令人期待的。

相隔幾天的時間,《馬來西亞前鋒報》首版大標題打出,前首相敦馬哈迪指出,民聯一旦執政中央,馬來人將會失去權力和聲音。新聞、通訊及文化部長萊士雅丁也隨即附合,指馬哈迪指反對黨執政後馬來人將失去權力的談話,猶如當頭棒喝,每個馬來人應該深思。頓時,原本滿懷期待明天會更好的心情,瞬間滑落為失望。

政治與種族掛勾,尤其是曾是德高望重從政者的指控,再度發揮阻擾的影響力。“一個大馬”看似理所當然,卻原來是遙遠的目標。

具備多元種族,重視競爭環境,又時刻懷抱憂患和危機意識的新加坡,今日在國際社會上享有的成就,在強烈對比下,已說明馬來西亞為何與新加坡距離越來越遠,甚至被遠拋在後頭。

獅城資政李光耀一些實事求是的談話,點出了大馬的問題癓結所在,但目光狹隘的部分大馬政客卻無法接受,甚至因而暴跳,趁機撈取政治資本。

我們國家有這樣的領袖、政治人物,是多麼讓人失望啊。政治人物為了本身利益,可以不顧國家與未來。在位時一副德高望重,深見遠見的領導人,一走下台後隨即變了一個種族主義的支持者。

大馬的政治生態如今已走向畸型,很多政治人物,所作所為早已不是為國為民,而是為了政治票房的炒作,為了政治前途而用盡手段。

今時今日的馬來西亞,需要的不僅是經濟上的轉型,大馬政治人物的思維亦已走到迫切需要轉型的關口。

補選的代價!

在砂州第十屆州選舉甚囂塵上之際,吉蘭丹州加臘士迎來一場補選,這場補選還未開打,如今因為沙巴州巴都沙比國會議員拿督蔣國華發生車禍逝世,大馬將自2008年3月8日的大選後,又迎來第十三場補選!

兩年7個月來的第十三場補選,朝野政黨再次竭盡所能,展現渾身解數。 在十多場補選中,各有輸贏。這兩場補選,對犀鳥鄉政治及選舉,也有其微妙的關係。無 論選戰結局如何,政黨、候選人及廣大選民,也同時有所得,亦有不小的付出及代價。

截至今日的共13場,可說破了大馬政壇的記錄,也堪稱是選舉史上之最。過去的13場補選,不少是因為代議士的健康和意外造成;如此看來,代議士的健康是極之重要,身嬌肉貴的YB們可真的要多保重,保重身體,照顧自己的健康;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選區與選民,這皆事關重大。

從短短的13天來,就迎來了兩場補選來看,代議士的自我保重,其實也是在照顧人民的荷包。想想一場場的選舉,從開始備戰到投票的過程中,經費還不是皆來自人民的血汗錢?

看來,今後政黨在遴選候選人之前,除了政治清廉、可靠性、個人能力和素質之外,候選人的健康也是應該是政黨列入考量的一大條件。

往政治角度去看,大選後一場接一場補選,已經是勞民傷財,朝野政黨也持續不斷的接受廣大選民的考驗,補選成績皆是重復在檢驗朝野政黨、代議士的服務表現。補選成績或多或少反映政黨的受落程度有多高。

選民也亦然,一場接一場的補選,賦予選民再次以選票評估政黨的表現,也是給予自己另一次的機會,回頭檢視當初投下的那票值不值得,未來的一票,該是義無反顧的再次支持還是另擇心頭好的時候。

一場場的補選開銷經費鉅大,少說也得花上百萬令吉以上。選委會副主席旺阿末於今年5月在詩巫便指出,詩巫國席補選的財政預算案為100萬令吉。烏雪補選的預算案則為130萬令吉。

累積起來,若是耗在補選的逾千令吉經費,用來推動發展,其成果相信會更好,也可能更直接利惠人民。

財力.定力!

很多人說物價飛飆,入不敷出,不少人因此高喊錢不夠用。名導演梁智強更曾以“錢不夠用”為名拍了一部電影,影評不錯,
票房也佳。可說迎合了時下需求,說中了許多小市民的心底話。

儘管是錢不夠用是很多人面對的現實兼現實問題;但現今的消費世界里,消費品幾乎每一天推陳出新。新品推出,顧客趨之若
鶩,往往貨品賣至斷貨,卻又供不應求;這讓很多人不著頭腦。

在金錢不夠,卻又有許多誘惑的現代社會,財力不足最大的挑戰應該是定力。財力不強,再加上定力不足,很大可能將是諸事不順,年年不利,窮途最後可能真的走上末路。

“窮則變,變則通”是硬道理。現今的窮變法門太多了,最容易的便是貸款解決。銀行、貸款機構要生意,錢不夠用者需要錢,最容易的辦法便是貸款。如果短暫的解決問題,卻是變得更窮的道路,這並不是變通的最好辦法。遺憾的是,這卻是很多人以為的變通辦法。

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曾揭露,過去5年來,每天平均有41名年齡介於25歲至44歲的馬來西亞人宣佈破產,人數共多達3萬8千357人;更令人憂慮的趨勢是,如今許多面對財務問題的都是介於20歲至30歲的年輕人。

國內被判破產年齡層越漸年輕化,當中以無法償還車期及私人貸款居多的事實顯示,當下不少年輕人為了解決眼前問題,卻為未來製造了更多更大的問題。

實際上,不少問題並不是想出來的,卻往往是一通電話或傳單送來了。如果面對金融機構、貸款機構的電話銷售人員一通電話就送上一大筆金錢,而難以抵受誘惑及忘了本身的償還能力,一口答應下來,後果往往是越陷越深。

自我定力不足,又不自量力,信用卡一再的刷購物品,最終將是自行把自己送上身陷財務困境的桎梏。

財務專家因此建議,解決財力不足的先決條件是每個人要學習培養本身的定力。自己缺乏定力,就別埋怨金融或銀行輕易發送貸款及信用卡了。

Saturday, August 07, 2010

拒絕的理由

統計局指出,在第一期人口普查行動中,約有40萬至50萬人士拒絕接受人口調查,而華裔佔了百份之七十。

這項在全國展開的人口普查計劃困難重重,拒絕接受普查者的理由多多,抗拒的方式更是千奇百怪,甚至讓人難以理解。

在欺詐案層出不窮的時代,公眾擔心被詐騙,尤其是自認本身資料從未曾泄漏者都曾發現資料遭盜取者,在遇上普查人員上門時詢問自己的身份、家庭成員的背景和資料等,心中難免產生抗拒的心態,這確實可以理解。

城市居民忙於工作,鄰居與鄰居間的疏離感都比郊區居民強,面對陌生的普查人員的查詢,更是抱著懷疑多過相信的態度。

大眾傳媒揭露的詐騙案報導、身旁友人資料無故泄漏的事件聽多了,城市居民的自我保護意識肯定比較強。試想想,身份証件不曾遺失卻會遭盜用、信用卡不知如何被盜刷、銀行戶頭內的錢財莫名被盜提,種種的案例讓城市居民警戒提高,為了自保寧可拒人於千里之外。

不少市民也很難理解普查人員提出的一些問題,甚至可能質疑提問問題的動機。因此,普查人員在展開調查工作時的態度和詢問手法也非常重要,否則確實不容易完成任務。

人口普查的開展面對重重問題,問題癥結出在社會問題太多,大半的城市人已不願,更不敢再輕信他人。

Tuesday, July 27, 2010

最“牛”公務員

印象中,一項場合若是有首席部長或是部長級的顯要來臨,政府相關部門皆對主辦單位有所要求。往往首席部長還沒抵達,碎石路就先變成了柏油路,政府官員在首席部長抵步時更是畢恭畢敬的迎接,個個嚴陣以待。

檳城首席部長林冠英與中央發展官員聶阿里之間的爭辯及罵戰,可說是罕見,也讓國人大開眼界。

往往國人知道和了解的是,公務員受制於政治人物,但是從聶阿里的公然回嗆,似乎又並非如此;或者可說,聶哈里的作風早已經超過一個官員該有的態度。

不少人都有向政府部門投訴無門的受氣經驗,看了林冠英與聶阿里的罵戰,心情應該會隨之釋懷。堂堂一名首席部長,發展官都敢肆無忌憚的破口大罵,區區一個市井小民又算得了什麼,即使被“轟”出大門,也不足為奇。

其實普羅百姓是務實的,管牠是黑貓還是白貓,百姓要的只是會做事,能做事的好官。面對投訴時反罵的比投訴人更兇,是人民要的嗎?

首相納吉說,聶阿里沒錯,檳州首長不應該如此公開罵官員;副首相慕希丁同樣說,錯不在聶阿里,且稱贊他還是表現優異的政府官員,沒有“造反”的記錄。

聶阿里應該是締造了記錄;臭罵了首席部長不僅保住飯碗,而且還獲得正副首相的力挺。想必讓不知多少長期以來,有苦無處訴,啞口吃黃連的公務員極為羨慕。聶阿里也可真的是締造了Boleh的精神!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大會公布的2010年世界外資報告赫然揭露大馬爆發外資出走潮,我國2009年外資跌幅高達81.1%,居全東南亞之冠。同時,不僅外資減少,我國亦是投資國外大於國內投資的唯一東南亞國家。

外資為什麼會撤出大馬,是不是與大馬政治的烏煙瘴氣,還有官僚主義有莫大的關係?

中央政府力挺對聶阿里,對其個人是好事,但對大局卻未必是好事,而且很可能變成一樁壞事。

在民主制度下,尊重民選政府是公務員的基本守則,但聶阿里展現的態度卻是非一般公務員的態度,甚至比巫統的政治人物還要巫統。他處處展現的氣焰,讓人看到的是一個公務員把自己的地位,擺得比首長還高。

這是308政治海嘯的後遺症。這種公務員挑戰首席部長威嚴,尚且狠罵首長,除了在檳城或雪州之外,相信在其他州屬沒有如此“牛”的公務員,即使真的有,他的處境絕不會比聶阿里“幸運”。

Monday, July 19, 2010

學習樂趣最重要

教育部考慮廢除小六評估考試(UPSR)及初中評估考試(PMR)的建議,各界看法不一。贊同者有之,反對者也不少。

贊同者有他們的看法,反對者也有他們的擔憂。各有表述、各有見地,不無其道理。無論是同意還是有意見,大家都是為了下一代、國家未來棟樑,甚至國家未來前途。

學生不喜歡考試,進而不願上學,更進一步沒有求知及學習慾望,會不會隨著這兩項考試的廢除之後,就隨之而大有改善?現在確實言之過早。

各持有不同意見和看法的大部分國人,煩心的不是考試,而是在憂心著教育的制度問題。考試廢除抑或是保留尚屬事小,重要的是學生學習進度及效果的評估。

一項教育制度的修改,影響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整個家庭、國家,還有更多的未來。

國人擔心的是政策的朝令夕改,這並不是杞人憂天,因為,政策的修改一直在大馬政府體制中上演。過去的是歷史,定局也難以改變,國人只希望歷史不要一再重演。廢除考試與否,大家紛紛提出各自的看法及擔心是可以理解的。

過去的多少政策,因部長的不同或易人,政策也隨而有所更改。這一次教長在考慮修改制度準備參考人民想法,擔心的民眾肯定積極反映,表達各自不一的看法。大家都不希望未來是無法掌握的,各種的建議不妨讓政府有一個參考,廢除還是保留考試,並不只是政策上白紙黑字的修改,而是影響深遠,波及國家整體及未來,擬定政策者不可不用心謹慎。

教育是嚴謹的課題,政策連續性的重要,不得有差池。倘若兩項考試廢除了,如何評估學生學習的體制是否會更好,更健全呢?應該是這項爭議的關鍵點。

學生不願學習,對上學意願不強;不會因為一項考試的廢除隨而增加。如何改善填鴨式的教育,避免學生及學校過於注重考試成績的教育法;如何刺激學生的求知慾,主動的學習,並把學習視為人生的樂趣,應該才是我國教育政策關注的一大重點。

Tuesday, July 13, 2010

此一時彼一時的政客

雖然不少人批評今日年輕人不關心政治,仿佛患上政治冷感症, 實際情況並不然;很多國人包括不少年輕人其實還是關心國家前途,因為它涉及年輕人的未來。

不少年輕人關心政治,只不過這些人有不少是對一些政治人物的言行嗤之以鼻,不屑他們的所為,進而遠離政治,不談政治,不理政治。

如果因為如此說年輕人不關心政治、不問國家前景,這有點片面。

一些年輕人對政治冷感實際是對不少政治人物講一套卻做另一套失望,進而放棄參與,甚至不聞不問。

大馬商業道德學院曾採用英國MORI問卷格式所進行的調查顯示,大馬民眾覺得政治人物的話最沒公信力,僅有11%的受訪者相信他們講的話。政治人物的誠信度,在一般大馬人眼中是最低的話,就不難解讀為何有不少合格選民不屑在大選時投票,不關心政治了。就有如一些政治人物口口聲聲維護言論新聞、新聞自由,但當涉及本身的負面新聞時,就企圖想盡辦法掩蓋,甚至欲杯葛新聞媒體一般。

308國會大選票箱揭開時,讓許多人驚嘆大馬政壇這次不一樣了,選民也真的準備嘗試給一些候選人機會,讓他們表現了。

但308過後呢?有人為了取得政權,也有人為了鞏固政權的企圖,跳槽風因而掀起,更帶來陣陣巨波。

朝野政黨先後各出奇招,包括朝野的台灣農業考察團“追逐戲碼”更可說讓馬來西亞人看盡了一些政客真正從政的目的,更讓大馬政治人物的誠信與素質蒙上了污點。

中選議員跳槽在在顯示一些政治人物言行不一,更將這些人善變的立場暴露無遺。一些政治人物當初堅持不主張制定反跳槽法令,一旦其陣營人士被拉走後,即隨而主動提議;當初嚴詞批評跳槽行為、誘人跳槽者,如今卻又光明正大地接受與遊說敵對陣營議員的加盟。

這樣的從政作風,如此的政治風格,確讓他們贏得了一時,實際上,卻不知民眾因而對政治,包括政治人物都刻劃上了“騙人的”、“虛偽”、“失信於民”的標簽,更成為了一些政治人物的代名詞及形容詞。

人民對政治人物失望,失去信心,乃是因為他們的誠信根本經不起時間和利益的考驗。

Friday, July 09, 2010

不歡迎你採訪……

多年以前,剛當上記者的我聽聞一位頗有名望的政治人物遭遇車禍,趕緊徑自跑去他同僚的辦公室,希望這位州級政治領袖確認此事。這位政治領袖乍聞記者來訪,即叫職員讓我進入辦公室。

這位領袖原本非常熱情,但當我報上報社名字及姓名後,突然變臉,用力推我出門:“你們報紙總報導我們黨不好的事,好的都不報導,出去,出去,我們不歡迎你……,你們老板就是這樣,總是要‘弄’我們……。”

他的態度令我莫明所以。我這小記者只想打聽消息,根本沒有任何其他意圖,我上司當時根本都還不知此事,我只是得知消息嘗試查証,卻被這政治人物說成“企圖抹黑……”。如果說我倒霉,我老板可說無辜,因為我當時只知老板的名字,從我開始加入報社至那天被當成不歡迎人物自辦公室退出時,我從未見過老板的面,老板也根本不認識我這名小記者。但我這單純的追新聞舉動卻被人硬硬跟老板扯上。

後來數次在其他場合遇上那位怒氣沖沖把我推出辦公室的政治人物時,他若無其事的走過來握手問好,甚至有一次在餐桌旁跟我握手寒喧時說:“你們記者今晚辛苦了……。”我心里想他應該不記得我,也忘了曾經把一名小記者從其辦公室推出去的事了。

政治多變。多年以後,當年涉及小車禍的政治人物跳槽另一政黨。不歡迎我採訪的那人,如今也淡出政壇。

事隔多年,當時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在報界十多年來,大馬政壇的斗爭高潮起伏。朝野政黨之間口水戰、政見不同的隔空激辯、同一政黨成員的意見不和,甚至內鬨,時有發生。報章每天在報導,讀者每天在追讀。

政治糾紛不息,新聞從業員常成為夾縫中的人。報章報導政黨之間口水戰,佔下風的部份人士往往歸咎報章,甚至責怪記者刻意去報導及跟進此事。一個政黨之間內鬨鬧得不可開交,成了新聞材料之際,報章及記者可能被描繪成炒作新聞及落井下石的幫兇。

記者針對一項政策寫評論、發表意見。往往有兩種反應,一種是稱讚寫者真知灼見,一針見血,很“敢”。另一種則是批評撰寫人有偏見,甚至有預設政治立場、別有居心。 或許是時代變了,很多時候純是一名記者意願而追蹤的新聞,及其個人有所感觸而寫的評論,在一些人眼中往往卻是不懷好意。因為如此,針對報導起訴記者及報社的事件,現在也屢見不鮮。 我相信,不只我有過上述被趕出門的經歷,許多記者也曾被當成不受歡迎的人,有些更曾因採訪而遭受傷害。

身為一名新聞從業員、關心政治的國民,我確實曾經對一些看來有遠大政治抱負的從政者懷有期待,甚至十分關心,但政壇多變,一些人的改變往往讓人跌破眼鏡。

期望幻滅,朋友變敵人的無情,很多時候讓人難以接受,但也只能安慰自己說,或許政治本來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記者可能會因為一篇報導交到一名朋友,也有可能因為另一篇報導,讓這名朋友變為敵人。

Friday, July 02, 2010

喊窮又花錢!

2020年將是大馬邁向先進工業國的宏願,全國的國民對2020宏願幾乎耳熟能詳,2020口號更是家喻戶曉。一年復一年,離目標愈近之際,現在竟然由首相署部長拋出一句:如果政府沒有減少津貼開銷,國家將於2019年破產?這個說法讓人有太多的疑問。

首相署部長拿督斯里納茲里之前宣佈,明年開始,公共服務局將逐步取消海外獎學金,因成績優秀的清寒子弟越來越多,以致政府的財力負擔不起。但在甫聽聞政府財力不足無法持續發海外獎學金,卻又傳來政府計劃花費8億令吉興建國會大廈的消息。

強烈的對比,同樣令人想不通。現在的國會大廈是國家的一項地標,也沒有讓人感覺不足及認為糟透。既然國家有財力建造全新的國會大廈,為何不用8億令吉用來栽培國家未來的棟樑?

政府借貸增加開銷,因此需採取措施減輕財政負擔,這樣的說詞可以理解。但在6月22日國人又被科學、工藝與革新部長麥西慕告知,新出爐的《第十大馬計劃》將涵蓋第二名太空人的計劃,目前只待敲定日期及經費。

國人一聽這消息,肯定又是滿腹疑問,為何首相署部長依德利斯之前稱政府要削減巨額津貼,以免國家在2019年破產;但同一時間,政府卻又準備花費大筆卻看似無法為人民帶來直接效率及省錢的政策?

賭球合法化的問題通過傳媒的傳播下,國家上下都知這消息了。成功集團的首腦丹斯里陳志遠6月初召開說明會宣稱合法賭球將在9月正式操作,同時宣佈將捐出高達5億2千500萬令吉設立慈善基金,讓學子可獲得免息貸款出國深造。賭球合法化看似水到渠成了。

但一番輾轉之後,首相拿督斯里納吉於6月25日晚上宣佈,政府決定不發出賭球執照了。政府也已經將有關決定知會陳志遠屬下的公司愛勝閣,這間公司也瞭解和接受政府做出有關決定的原因。一切的一切,竟然變得如此快,國人也對前後發布消息引發的矛盾感到突然。

除此之外,去年杪,政府也曾說為增加政府的收入,政府準備增加稅收,因此,不排排除會徵收消費稅。此言一出,國人因為荷包將因此縮水,大表不滿,意見多多。最終,首相納吉給國人派來定心丸,表明政府未決定落實消費稅政策的日期。

未決定落實的日期即是有一天會落實,何時落實及施行,又是待解的問號?

喊窮又花錢,兩極化的做法,誰人能理解。

28-6-2010

Friday, June 18, 2010

誰該相信?

首相署屬下的績效管理和傳遞單位(PEMANDU)計算出我國的津貼高達780億令吉,讓人咋舌!隨後,財政部又宣稱,津貼的確實數額只有184億令吉,這樣的宣佈,同樣令人吃驚。
同樣的津貼,首相署屬下單位與財政部兩大政府機關的算法數額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別,市井小民肯定看傻了眼。

我們市民應該相信誰?相信多的還是相信少的數目?巫統四加亭區國會議員拿督莫哈末阿茲認為,我們應該相信財政部的數據,因為財政部的威望較高。

績效管理和傳遞單位是首相署部長拿督依德利斯掌管,他也是這單位的首席執行員。

對很多國人來說,首相署與財政部的威望都很高,也分不出兩者的威望孰高孰低。現在從一名國陣巫統國會議員的口中,國人才知莫哈末阿茲認為財政部的威望比部長依德利斯掌管的單位高。這也是很意外,且很吃驚。

馬來西亞將努力於2020年成為先進國的宏願,在前首相敦馬哈迪朝代開始至今,幾乎已成為大馬人民的口號及目標。國民於今年5月27日突然從依德利斯口中得知,馬來西亞目前共有3千620億令吉的債務,是獨立以來之最,而且政府在過去10個月,每個月都得貸款,導致赤字不斷擴大。

依德利斯因此建議重組現有推行的津貼制度,政府計劃從削減燃油及食品等各項津貼,在未來5年節省1千零30億令吉。依德利斯強調削減津貼的必要,否則大馬可能在2019年宣告破產。

長久以來,國民被教育成馬來西亞準備在2020年成為先進國,現在首相署部長突然說,若政府不削減各項巨額津貼,國家將在2020年提前的一年,在2019年破產。這真的是當頭棒喝!

我們應該相信現任首相署部長提呈的數據,還是堅持選擇大馬會在2020年成為先進國?

土著權威組織兼巴西馬區獨立議員依布拉欣阿里不相信首相署部長,且批評依德利斯發表2019年國家可能破產言論是在亂說話、有誤導性、破壞國家形象,更讓全國人民混淆。

在依布拉欣眼中,這名曾在蜆殼油田公司擔任高職,過後被政府招攬至拯救虧損累累的馬航,且在短短2年內,不只讓嚴重虧損的馬航轉虧為盈,更完成了馬航的業務轉型計劃,讓馬航重新進入軌道的依德利斯的素質有問題。他甚至認為,假如首相再改組內閣,就不應留下“如此素質”的部長。

依德利斯在短短的時間內協助馬航翻身且賺錢,被不少人喻為“企業醫生”,可說有口皆碑。如今,卻因為發表2019年破產言論而被依布拉欣促請辭職。

大家要選擇認同依布拉欣這樣素質的話,還是應該相信依德利斯的素質及數據?你我心中相信早已有數。

Tuesday, June 15, 2010

“走進廣東。魅力粵都”(完)華僑職業技術學校

中國廣東省華僑職業技術學校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省教育廳直接領導的公辦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獲得廣東省教育廳授予“文明校園”稱號、廣州市天河區授予“安全文明小區”稱號廣東省華僑職業技術學校於1979年創立,地處廣州市文化教育區之一的天河區龍洞街,位於龍眼洞森林公園東側,環境幽靜,空氣清新,得天獨厚,是理想的治教求學場所。校園佔地四萬兩千餘平方公尺,教學、實驗、生活、運動娛樂等場所、設施齊備。

該校累積了卅多年的辦學經驗,師資力量雄厚,中、高級職稱教師占總數的70%以上,過半專業老師取得雙師資格,理論教學和動手實踐能力強。該校的華文育特色是採取多元化的教學,即是實施小型授課方式,針對學生的入學漢語水平和個性潛質進行分班。此外,注重教育理念的中西融匯,積極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和“快樂學習”,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多媒體設備和各種教學手段,使課堂形象化、生動化。

中國廣東省華僑職業技術學校也根據漢語學習的特點,安排別具特色的早讀和晚自習輔導。早讀由老師統一領讀,老師的現場指導使學生的漢語發音更加地道;晚自習每班都有老師到場,針對學生的重難點各學生的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

為檢驗學生的漢語學習水平,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該學校每學期也舉辦留學生漢語技能大賽,讓學生在朗誦、小品、相聲、笑話等各種語言藝術的實踐中提升漢語綜合運用的能力。

在該校的學生可說是過著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該校每學期邀請留學生參加校內舉辦的歌手大賽、文藝匯演、藝術節、黑板報評比、徵文比賽、球類競賽、田徑運動會等活動,讓不同國籍、膚色、母語的中外學生同台競技、展現才藝,在過程中搭建更好的交流平台。

該校學生的教育管理“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秉承“博學、篤行、正德、自強”的校訓,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校紀嚴明,實行全封閉管理,從嚴管理與教育疏導相結合。注重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的形象,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

廣東省華僑職業技術學校國際部的龍湘芳向《星洲日報》說,該校的學生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學習期間,是不被允許離開校園的。校園內設有食堂及必需品售賣店,可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

該校是全國唯一獲得招收海外留學生資格的中職學校,是廣東省華文教育基地,目前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留學生在校,學習漢語和中華文化,每年還舉辦華裔青少年夏(冬)令營活動和各種涉外培訓活動。

該校實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辦學模式,以“實用有效”為原則,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學校實訓中心建有26個實驗室,設施設備齊全精良,其中數控實訓中心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廣東省第一批中等職業教育實訓中心。

該校的圖書館藏書十餘萬冊。校園網覆蓋校內辦公、教學、生活場所。在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地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是多種職業資格證書的定點培訓單位,在校生可考取相應職業技能證件。

該校對畢業生實行就業和升學並重的指導模式。設有畢業生就業指導辦公室,負責畢業生的推薦就業工作。畢業生也可參加升讀大專職業院校的“3+證書”高考,該校進行考前輔導,升學率達92%以上。近年,該校的畢業生“就業+升學”率達96%以上。

Monday, June 14, 2010

“走進廣東。魅力粵都”(二)談禪論武以德為先

中國廣東有著深厚的禪武文化淵源,禪武文化是南粵的重要組成部份。中國禪宗的創始人六祖慧能也生長在廣東,他使禪宗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深刻影響了唐宋以來中國的哲學思想與文化藝術。

中華文化傳承基地·禪武中心是國際禪武聯盟和中國廣東省華僑職業技術學校聯合創辦的中華文化傳承組織,是在廣東省僑辦、廣東省海外交流協會大力推動下打造的中華禪武文化傳承平台。
這中心在廣東省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和廣東省中華文化傳承基地的基礎上,為進一步發揮兩個“基地”傳授民族語言、傳播中華文化的功能,滿足莘莘學子、人民群眾及世界各地華人日益增長的傳承中華文化的需求。


該中心的設立旨在結合廣東深厚的禪武文化沉澱,更好地弘揚禪武精神,傳播中華文化。中心將通過向海內外熱愛中華武術的青少年傳授禪學思想和武學文化,逐步形成獨特的學校文化品牌,在提升學校文化軟實力、傳承中華文化和促進國內外文化交流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禪武中心設在廣東省華僑職業技術學校內,中心依山而建,內設“禪鄉”、“武”兩個學習訓練區域。
廣東省華僑職業技術學校國際部的龍湘芳向《星洲日報》介紹,在2009年12月1至30日,來自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學員參與了該中心的專修班,其中有自馬來西亞、紐西蘭、澳洲、斐濟、加拿大、英國、法國、意大利、匈牙利、汶萊、泰國、印尼、越南等13個國家的32名武術好手參加了專修班。


禪武中心於去年5月11至25日舉辦了首期海外華裔禪武文化體驗班,學員們在教練的指導下學習了少林十八式、少林功夫拳、八段錦氣功,體驗了禪茶和中國書畫,相互交流切磋,赴千年禪宗文化發源地參觀學習,文武並重、內外兼修,共同體驗了中華禪學和武學文化的強大魅力。
學員在那段期間互相幫,共同進退,面對嚴酷的天氣條件,在高強度的武術訓練中發揚了吃苦耐勞、頑強拼博的精神,和教練、師父及老師結下了深厚友誼。


在結業禮上,少林寺武僧總教練、國際禪武聯盟名譽主席德揚大師親臨現場觀摩,學員們以抖擻的精神、氣勢如虹的匯報表演向大家展示了豐碩的學習成果。

據指出,禪武中心的習武區內梅花樁、獨立樁、馬步樁、木人樁、沙包架、龍門架、靈敏架、一字牆、彈跳坑、鐵索一線穿、石鎖水缸、刀、槍、棍、鏈等傳統練功器械應有盡有。林蔭小道旁的靜修區,青石茶几、功夫茶茶具配置齊全,練功之餘學員們可席地而坐,或品味禪茶、或習練書法、或修行論道,共同感悟禪學文化蘊含的古老東方智慧。

習武區與靜修區,一動一靜,一張一弛,充分展現了“以禪修心,以武強身”的理念與大自然的完美。
禪,是通過對自身的靜慮,尋求內心的安寧與平靜,提高對生活各種目標的認知和瞭解。


武,是通過習武鍛煉,磨練人的意志品質,促進各項身體機能的提高。禪宗思想和武學文化,兩者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禪武中心本著“厚德載物,禪心育人”的理念,將二者融合起來,傳播正統功夫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在傳授中國功夫的過程中向學員推行傳統禮儀教育和禪學教育,引導學員樹立“以禪修心,以武強身”的理念,塑造良好的行為舉止,鍛煉堅強的意志品質,鼓勵學員樹立有利於自身發展的人生觀、價值觀。

禪武中心開設了短期班、長期班、興趣班等各種體驗班和高級專修班。這里是一個各個武術門派相互交流和學習提高的平台。學員們不僅可以學到少林武功,還可以學習到各門各派的武術。
強揚禪武精神,傳播中華文化,服務僑胞,通過習武修禪,使世界各地更多的人們強身益智、共創美好生活、構建和諧世界。這就是禪武中心的不懈追求!


禪武中心的郵箱是huawenban2006@126.com,有興趣者可聯

Sunday, June 13, 2010

“走進廣東。魅力粵都”(一)廣東華僑博物館

中國廣東被形容為是中國對外交流的門戶。自古以來,南粵人民從“唐人”、“廣東人”到華人華僑,移民活動可謂生生不息。

中國廣東華僑歷史悠久、華僑文化和僑鄉文化積澱深厚,中國海外僑胞超過三千萬人,分佈在世界的一百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中國著名僑鄉。

廣大海外華裔的勤勞勇敢、艱苦卓絕,對所在國及對中國及祖籍國、家鄉和居住國的建設均作出巨大的貢獻。

華僑歷史是中華民族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部艱辛奮斗、厥功至偉的創業史及輝煌史。為銘其功於館閣、樹其風於後世,激勵並教育於來者,廣東省政府特批准在風景秀麗的地點建設廣東華僑博物館,永誌紀念。

文物為證歷史為憑.全球海外華人殊榮

廣東華僑博物館位於中國廣州市越秀區二沙島,即是廣東省政府僑辦的旁邊。廣東華僑博物館屬於中國廣東省政府僑辦,以服務國家、服務華裔華僑同胞、服務社會為己任,乃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和僑鄉文化為一體,是彰顯華僑華人對中國及祖籍國、家鄉和居住國的貢獻,展示華人歷史文化、弘揚僑胞愛國民族的精神,促進文化交流、傳承中華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維系全球華人和家鄉與廣東的紐帶和橋樑。

這所廣東華僑博物館是於1995年4月20日隆重舉行奠基禮。2002年基本建成,並於2009年4月竣工。

廣東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主任吳銳成向《星洲日報》說,廣東華僑博物館的建設是對全球海外華僑的一種充份肯定。除此之外,這所博物館的建設也是許多華僑強烈的願望,且於十幾年前便提出了此項計劃。令人雀躍的是,省政府也非常的認同並給予支持。

這項建設獲得了廣大華人華僑、港澳華人等的大力支持及捐助。

華人僑胞樹立了豐碑。展館內里的浮雕有著紀念碑、飛虎隊、鐵路等,一一向後人展示了中國海外華僑的奮斗史及進程。

吳銳成也補充,廣東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關注廣東華僑博物館的建設,並撥出人民幣兩千萬元充作其中的建設經費。

張曉卿:擁有共同文化悲情.炎黃子孫情牽中國

世華媒體集團執行主席丹斯里張曉卿爵士日前率領了一支代表團前往廣東訪問時,在廣東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副主任林琳及調研宣傳處的處長沈衛紅的陪同下,也走訪並參觀了這間博物館。該館的館長王明惠特地親自向代表團一行人解說。張曉卿參觀後當晚致詞時有感的說,海外炎黃子孫,所以情牽中國、記憶中國、祝福中國,因為我們擁有共同的文化和悲情。

“過去百年來,我們曾經是如此的難分難捨,命運相連,我們也曾經是如此的疏遠隔離、陌生對立。歷史的磨難,原來也是一種祝福;民族的創傷,原來也可以轉化為民族復興和現代化的能量。”

這座廣東華僑博物館將建設成為運用現代化高科技手段,具有廣東特色,全面系統展示廣東華僑華人發展史,彰顯海外華裔歷史功績的教育基地、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僑務資源培育基地的專業華僑博物館,並向世人傳播、展示世界華人和廣東僑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Saturday, June 12, 2010

前塵往事。華僑機工(三)--馮增標


當年熊熊戰火走中的華僑機工馮增標,如今已年屆91歲高齡。歲月催人,馮增標如今已行動不便,但神智意識卻還非常清楚。聽聞欲聽聽他說一說那一段轟轟烈烈,戰火熊熊的故事,他樂得分享。

馮增標於1919年在中國海南島出生,14歲那一年才隨家人漂洋過海來到砂拉越,對於中國血濃於水的情感特別強烈,感受更是非比一般。

他於1939年在父親的鼓勵下毅然的辭去工作參與華僑機工的行列,也因而選擇了一條與別人不一樣卻又特有意義的路途。馮增標當年到古晉的福建公會報名參加機工隊至中國服務。與其他參與者一樣,他從古晉乘船至新加坡,到了新加坡由南僑總會負責接待,並入住新口坡同濟醫院。

馮增標與同行的熱血年輕機工們,當年還在同濟醫院前合影過。這樣的一段歷史永遠刻印在這一批老機工腦海里。這樣一段悲壯歲月培育出來的友情非一般,這種的友情或許特別珍貴,也因為如此,砂拉越州內僅存的3名機工中,還是常有互相聯系。

在與許海星和李亞留的訪談中,彼此的言談中,他們都非常瞭解各自的情況。

馮增標的兒子馮錦照坦言,小時候不知父親有過如此與別人不同的經歷,只知道父親特別珍惜收在幾個箱子里的老信件、老照片,還有那些老物件。

懂事之後的馮家兒女才從爸爸的口中得知那麼的一段故事,因此,也特別在意父親重視的物件,協助父親好好保管。在馮錦照的記憶里,父親在他們兄弟姐妹的成長過程中,常有目睹父親靜靜的翻閱那一些老照片及老文件。

如今,馮錦照將父親的那些老舊的文件、泛黃的照片好好的以箱子裝置好,細心的打包起來存放在家中。不因為什麼,只因為那是父親最重視的“寶物”。

“我父親很懷舊、特別重視這些文件,所以我得好好保存它。”馮錦照一邊開箱,一邊對著我們如此說。

馮增標是於1937年7月從新加坡經過西貢到中國參與華僑機工隊。他當時被安排到昆明潘家灣的師範學校接受短期訓練,然後才被分配號型各負責單位。他在受訓後被派到貴州省貴陽市15公里外的地方等待分配工作。最終,他獲派到重慶的歌樂山,並在那里負責己訓練他人,且在那兒執行任務了兩年多。那時,馮增標的軍階為上尉。

雖然他當年是在機器廠負責培訓機工的工作,但馮增標騪有多次驚險的經歷。其中有一次當他遇上日本軍機來襲時,日本飛機轟炸的炸彈就在相當靠近的地點掉落,馮增標當機立斷往路旁的深溝一而下,逃過一劫。

在那段抗日的時日里,馮增標也曾一度逼不得已到昆明火車站替人搬運行李討生活。1942年5月,中國軍隊把怒江上的惠通橋炸斷以阻止日軍的進攻,滇緬公路因此而斷絕。那一年的8月,華僑機工被撤散,馮增標當時所服務的瀘州機器廠也因此停工;就是那一段歲月,馮增標被逼得在火車站替人搬運行李來維持生活。

8個月過後,馮增標再被召回隊伍中,此時他被分派到昆明的黑龍潭糧食所負責運糧。在這里他即是司機,亦同時充當修理技工。最後,他被調派到滇緬公路運輸局,擔任汽車修理師及汽車檢查官,歷時一年多,這也是他參與華僑機工所擔任的最後一項任務。

馮增標前前後後在中國西南戰地服務了8年,歷經了艱辛。

馮錦照回憶說,小時候父親有時載著他們一家人時,家人常會在旁勸父親車速別開得太快。這時,馮增標都會回應說:“這速度那里會快,以前在戰火中的日子里,道路還沒有現在的好,我開的車速還比這快呢!”

畢竟父親曾經歷了現代人難以理解的艱辛,馮錦照坦言,父親在兒女成長的歲月里,沒有把生活的艱苦當一回事,反而成功的把孩子扶育長大,且獲得良好的教育。

馮增標是在當了華僑機工返回砂拉越後才結婚,並在古晉開設機器廠,專門修理各種機械,業務鼎盛。馮增標與夫人龍花圓育有兩男四女,皆受過良好教育,如今事業有成。

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的馮增標如今享著清福,平時閒著時觀賞電視時事節目,藉著衛星電視的方便,雖然在家中卻也能知天下事,包括中國各省市的動態。馮錦照透露,父親特別關心中國的發展,家人特地安裝衛星電視讓他得償所願,也是父親所愛。

Friday, June 11, 2010

塵封往事。“華僑機工”(二)--許海星



許海星是一個樂觀派的老者。雖然已年屆91高齡,單從其外表及樂觀的談吐,很難想到他是一名走了將近一個世紀的人。

走過戰火,從槍林彈雨中活過來的許海星,可謂閱歷無數,經歷過很多人沒有過的經驗。

在古晉附近的西連鎮,沒有多少人不知許海星這個人。許海星最明顯的特徵便是右臂有一截是軟綿綿的,因此,他的右手臂是與常人不同的,其半支右手是可以扭轉的,不因為什麼,只因為是右臂的骨在戰火中波及斷裂,因當時醫療水平不如今日,及未及時接回,因此,手臂的一段是沒有骨,僅僅是肉連著而已。

許海星這支殘而不廢的右手,是他的標誌,也是參與“華僑機工”行列的一個明顯且永久的“紀念”。

許海星話閘子一開,源源不絕。雖然如此,他自言鮮少與人談起本身參與“華僑機工”的那一段歲月。

“沒有必要談、也不需要提起,反正說了很多人也不明白……。”

他坦言,不少人聽說他曾參與在中國的戰爭事跡,但對內容完全不明瞭,更對“華僑機工”的事件不明白,因為如此,他提不起興致跟人說起這事。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話不投機半句多吧!

想起那一段久遠的往事,雖然轟轟烈烈,但眼前的許海星依然淡淡的,可能是日子已久遠,也可能是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看淡了很多事……。

翻回那記憶的匣子,許海星敘述,他是石隆門縣新堯灣中華公學的第三屆畢業生。1931年在新堯灣中華公學畢業後,他於1935年遠到中國廣東省汕頭市升學,但在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回到砂州古晉,並在古晉一處機器廠當起學徒。

在當學徒之際,中國正進行一場抗日救亡戰爭。當年尚是年輕力壯的許海星在當時情況下,即義無反顧的在古晉福建公會報名參加了“華僑機工”隊。1939年7月的某一天,許海星與隊友們乘船從古晉出發往新加坡。

許海星還記得當時的情況,當年古晉籌賑會主席已故黃慶昌和其他委員們還登船一直送他們一行人到朋嶺碼頭,在抵達朋嶺碼頭時還有一大批人在那燃放鞭炮歡迎他們一行人踏上協助中國抗日的路途。

許海星抵達新加坡且短暫逗留後,於同年8月20日抵達緬甸的仰光。當時,從外國運抵仰光準備運入中國的新羅里尚未裝配好,許海星等人是在仰光逗留廿餘天後,與裝配好的羅里一起乘火車北上,直到面緬甸北部的腊戍。腊戍是火車鐵路的終點,公路的起點,也正是許海星這批“華僑機工”在戰火中工作的起點。

那一段日子,許海星可說走篇了許多中國大陸的地方。問他那段期間有什麼酬勞,他斬釘截鐵的說:“沒有。”

雖然戰火中的日子里,物質生活不是那麼充實,但許海星這一群“華僑機工”精神層面卻是過得充實富裕的。一心一意就是為了抗戰,沒有其他異念。或許就是心中有夢、有理想,這一條現在很多人看起來崎嶇難行的路,當時的熱血“華僑機工”卻奔跑得熱血有勁。

這些“華僑機工”在現實條件不充裕,卻又在當年的貧窮社會中找到他們的精神富裕,也在這偉大的夢想中成就了協助中國抗日的任務,造就了今日崛起的大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了。戰爭結束後,許海星與數位華僑機工參加第七十一軍,就在此時,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國共內戰發生了,許海星參與的第七十一軍被調至中國東北部。

1947年應該是許海星不會忘記的一年。那一年的一天,他所駕駛的車子遇上共產黨軍隊之襲擊,而他本身也因而被機關槍打中,右臂折幾而受傷。他在受傷後獲得當地居民的協助,翌日,共軍人員來到為他敷藥治療。許海星過後再輾轉到長春的後方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因為手臂的傷患,許海星成了傷兵並退出戰場。他因此先後在瀋陽、天津、上海等醫院接受治療,但是因為傷患未及時治療,手臂骨無法再銜接,到如今,許海星的右臂變得可以任意旋轉,無法拿東西卻有知覺,殘而不廢。

幾經波折的許海星最終於1949年底回到砂拉越古晉。1939年帶著滿腔熱血離開古晉往中國,10年後返抵“貓城” 時卻是帶著殘而不廢的右臂。回抵古晉之後,他再西連附近的日廊定居、成家、在悠靜的田園中務農過日。他也曾於1960至1963年期間出任西連縣議會議員,為地方發展獻力。

Thursday, June 10, 2010

塵封往事。“華僑機工”(一) 李亞留

“南僑機工”,對於好多人來說,它是一個極度陌生的名詞!但在71年前,它卻是一個光榮的名詞。由三千多名從東南亞多國往中國支援抗戰的華僑汽車司機與修理技術人員組成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在三年多的時間里,用自己的生命、鮮血和汗水在滇緬公路上架起了一座“抗戰輸血管道”,將國際援華物資及時送到中國各個抗日戰場。義無反顧、一無所求的“華僑機工”之名字,在歷史的長河中,譜寫出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的爆發,拉開了中國全面抗戰的序幕,到了1939年,中國對抗日本戰爭進入了一個最為艱辛的階段,因為中國沿海港岸及對外交通要道,先後淪陷,國際軍援運輸瀕臨斷絕。 

這時,1939年1月10日新開闢的滇緬公路(1938年動工修築),則成為中國繼續抗戰的生命線和唯一的輸血管。  

 
新搶修的滇緬公路,由於山高谷深,地勢險惡,急需大量技術熟練的司機與修理工。但當時中國國內駕駛人員十分缺乏,於是,國民政府將目光投向海外,致電華僑領袖陳嘉庚,希望代為招募華僑機工回國,以救燃眉之急。

1939年2月7日,陳嘉庚發表了《南僑總會第6號通告》,號召華僑中的年輕司機和技工回國服務。此消息一傳出,東南亞的許多青年踴躍報名參加,並在東南亞各國掀起了抗日救中國的熱潮。 

然而,當年的三千多名“華僑機工”的砂拉越人之中,目前僅3名還在人世。他們分別是李亞留、許海星及馮增標,而且皆已九十多高齡。

現年91歲,在1939年時年方20歲的李亞留,當年得知遠方的中國正處於危難之中並急需大量機工時,就如其他的熱血青年,毅然決然地加入“華僑機工”的行列。 

雖然年歲已高但仍然健壯的李亞留,目前依然每天騎腳踏車,往返倫樂鎮旁的住家及女兒經營的油站,偶爾也與友人喝茶聊天,打發時間。隨著歲月而塵封的“華僑機工”事跡,現代人的了解並不多,有者甚至沒聽過。

那一天,得知記者有意聽聽他的故事,李亞留特意呆在女兒經營的油站等候,而且事先帶來了當年當機工的一些文件,不厭其煩的娓娓道出當年走過的不一樣人生路途。

李亞留當年是從古晉出發的第一批3位“華僑機工“之一。1939年,他報名參加之後便向當時的砂拉越古晉籌賑會主席黃慶昌拿了5令吉的費用後,跳上船往新加坡出發,抵達獅城之後在同濟醫院正式報名參加“華僑機工”隊。

他說:“在新加坡期間,吃住免費,等著安排。”

記憶猶新的李亞留敘述,與他一起前往的兩名古晉人,過後從新加坡與一批“華僑機工”大隊乘坐輪船到達越南西貢,上岸後通過安排坐火車北上至河內,再坐火車進入中國雲南境內的河口,再續程前往昆明市。

李亞留在正式投入中國抗日運輸軍火服務之前,被安排進行短期的訓練。短期培訓一完成,他便以“上士”軍的階投向中國抗日的戰場。問及他當年的軍事訓練可有特別深刻的印象,他回答說:“短短時間的訓練,沒有什麼特別的。”

雖然是如此,他一抬頭正經的說:“‘華穚機工’在受訓期間,特別被叮嚀要提防女性,因為日本當時往往會派女間諜來收集情報。”

“那些女間碟手腕有兩條電線,收集情報之後,透過那無線電裝置與日本軍互通訊息。”

根據李亞留的回述,當年,日本不僅僅是有女間諜的套取訊息資料,尚有一些如電影情節中演出的中國漢奸,悄悄的發放訊息給日本。

原本坐在椅子上向我們說故事的李亞留此時轉一轉身,挺直胸膛的說,當年他在運輸軍火過程中,便曾遇過一名當間諜的西藏人,不過因為他一眼識破對方間碟的身分而破壞了日本的計劃。

有一回,在運輸軍火彈藥的過程中,一名藏族乞丐向他的羅里靠過來討食物,機警的李亞留感覺不對勁,不假思索地把這名乞丐交給軍方,軍方人員過後在一番問話後,以針刺乞丐的手試探,乞丐終於跳了起來並暴露了身份。而這名日本間諜過後即被安排押往重慶。

在該名化身乞丐的間諜被逮捕後,李亞留說,滇緬公路雲南境內的功果橋就不再發生日本敵機前來轟炸的事了。那一次識破間諜,李亞留可說功不可沒。

據史料記載,雲南多山、多雲又多雨,飛機要轟炸目標並非易事,因此,沒有間諜提供消息,轟炸目標便無從進行了。

在槍林彈雨中執行運送軍火的李亞留也有過驚險的經歷。這驚險一幕發生於1941年元旦,當時,李亞留與隊友準備大餐,就在大家準備大快朵頤之際,日本戰機飛來轟炸,炸彈就掉眼在不遠處,那一次,好在李亞留跑得快才未被炸傷。說起這段經歷,李亞留仍難掩激動的神情,仿佛還歷歷在目,可以想像當時的驚險。

篤信基督的他說:“我一直相信主,主協助我安然渡過種種的驚險。”

自從1939年參加“華僑機工”,李亞留一直跟隨著部隊開著羅里運送軍火,1939年至1945年期間,他在緬甸、印度及中國之間穿梭,在那饒富歷史意義的日子里,默默地堅守自己的崗位。

為什麼想要在那段風風火火的歲月,用青春執行非一般的任務,李亞留不假思索的回答,就是為了協助中國抗日,沒有其他意圖。信念堅決的李亞留回憶說,當他在印度負責運載軍火期間,中國發生內戰,他的一名上司曾要求他隨部隊到中國繼續做戰。李亞留斬釘截鐵的回答說,他自砂拉越參與“華僑機工”行列,為的只是抗日,要他去中國打自己人,他說什麼也不肯。

李亞留於1947年自印度取道新加坡回返砂拉越古晉。回返古晉的他過後曾負責船運的工作,也在古晉市駕駛小型巴士運載客人。爾後,他經營川行於古晉及倫樂之間的航運事業,唯在古晉至倫樂的道路開通之後,他的生意也告一段落。

目前,這名參與歷史、走過歷史的李亞留定居在加汀山下的倫樂,悠看人生浮雲。

Thursday, June 03, 2010

走入深圳(三)人生夢想從這裡實踐

深圳是中國南部的海濱城市,位於珠江口東岸。深圳和國際大都會的香港,在地理上只隔著一條深圳河。

深圳與香港是如此的接近,深圳河將這兩個地區隔了開來,也區分出來。深圳河見證著兩岸的變遷。與中國的其他地方省份一樣,深圳擁有相同的記憶,大躍進、饑荒、“文革”,而香港卻在這期間發展成亞洲四小龍之一。

在過去的香港影片中,我們曾經觀賞過以香港及深圳為內容的片段,一些深圳人偷渡進入香港。根據資料,官方有記載的3次大規模逃港事件,分別發生在1957年公社化、1961年自然災害和1972年,累計外逃六萬餘人,參與者十萬餘人。

但如今,這一切僅成為影片的內容,深圳的歷史展覽館的陳述故事及片段。深圳已是今非昔比。
1980年5月,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倡導下,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在深圳設立。從此,深圳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和現代化建設先行先試的地區,很快從一個僅有三萬多人口、兩三條小街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一座擁有上千萬人口、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大都會,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跡。


深圳如今甚至被形容為:夢開始的地方!

中國當代的改革開放這里開始、中國年輕人的創業青春從這里開始!

深圳的翻身與變革過程,到今天高樓林立、經濟繁榮的世界大都會市,經歷的時間並不長。站在深圳發展迅速的街頭,感受深圳的步伐,坦白說,有的是驚嘆!

只不是短短的30年時間,深圳竟然從一個邊陲小漁村,搖身變成了今日令人注目的大都會。

在過去的30年里,不知有多人懷著財富和創業的夢想,從中國各省各地來到深圳,從這里開始他們的人生新頁。30年里,深圳的人口不斷增長,到現在的超過千萬。

在這個大部份是外來人口的移民城市里,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在這個城市參與,並共同的走著改革開放的道路,為深圳的今天成就共同奮斗與獻力。

深圳承擔了改革“試驗場”這一歷史重任,在30年的改革歷程中,創造了一系列的成功經驗。

一直以來,深圳予人的印象是這座大都會城市散發出的活力,緊張工作生活節奏、發達的經濟及金融體系,可能與文化難以攀上關係。但是深圳如今沿著“文化加科技”的路徑,文化產業迅速發展,已成為與高新科技、物流、金融並駕其驅的第四大支柱產業。

2008年11月19日,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並授予“設計之都”稱號,成為了中國第一個、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入圍該網絡的城市,全球第六個“設計之都”。深圳設計行業的發展為香港設計業所帶動,逐漸形成了一些比較優勢。深圳擁有為數眾多、影響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設計精英。中國申奧標誌便是由深圳人所設計的。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每年5月在深圳舉行,走的也是“文化加科技”的道路。

或許可以這麼說,深圳這座與香港山水相連的現代化都市,帶著改革開放創造出來的經濟成就,正如其所謂的“鵬城”,正像一隻大鵬展翅一般飛向更大的未來,以期創造更不一樣的未來。

Wednesday, June 02, 2010

走進深圳(二)青春大運.活力深圳.這里開始

2011年對於中國深圳這座經濟都市來說是不一樣的。2011年,深圳迎來了第廿六屆大學生運動會(大運會)。

第廿六屆大運會將於2011年8月12至22日在深圳的龍崗拉開序幕。這項運動會的口號“從這里開始”(Start Here)。深圳之名將藉這項大型的運動會進一步“走出去”。“從這里開始”如今成了深圳向世界表達“一切均可以從深圳開始”的理念。

人在深圳、走在深圳的路上,您會感覺到深圳這座城市有很多的年輕人。年輕人的生活以及很多人生體驗都在“從這里開始”。這一切就有如大運會宣傳冊子內容所欲表達的一般:深圳,夢開始的地方;中國當代的改革開放這里開始;中國年輕人的創業青春從這里開始;大運會也是“從這里開始”。

深圳懷抱著引領中國這里開始走出去、走向世界......。

大運會為綜合性運動會,從參與國家、地區數量來說,稱得上是僅次於奧運會的大型運動會,每兩年舉行一次,水準也常常媲美奧運會,經常刷新世界紀錄。 深圳大運會約有廿四個大項比賽,比廣州的亞運會少,但參與國家及地區有160至180個,比廣州亞運會卻來得多;參加人數則差不多。

深圳這樣一個新興城市,承辦這樣的大型賽事,壓力不小。據知,比賽場館會有約66個,其中新建的約22個,即有三分之二場館是以維修、改造現有場館或臨時場館而成。

深圳為興建新場館做了很好的規劃,重點興建的深圳大運中心,目前已初具規模了,呈現出非凡的外形。大運會甚至被形容為深圳的第三次創業,據相關統計,深圳在籌辦大運會期間,預計將投入人民幣1千800億元進行城市基礎建設。

這屆大運會的核心區域—深圳體育新城已落戶在龍崗中心城西區。龍崗區距離市中心約15公里,它因為這場大運會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長期以來面對的一些交通不便及一些缺失,大運會很可能便協助龍崗解決了這些難題。

龍崗是嶺南文化、客家文化的重要代表地,承載著深圳最悠久的歷史和人文精神。有距今七千多年的咸頭嶺新石器遺址,位列“深圳八景”之首的大鵬所城、體現客家風情的鶴湖新居等圍屋和村落,中國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的大芬油畫村。

第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的其中一個分會場也設在龍崗,這個分會場便是龍園奇石分會場。

大運中心建成後將成為深圳市的地標性建築。該項目包括了主體育場、體育館和游泳館,以及全民健身廣場、體育綜合服務區、新聞指揮中心等體育設施。

主體育場有六萬座位,開幕式、閉幕式和田徑比賽會在這里舉行。主體育館具備舉辦NBA賽事的必需設施。開閉幕式的創意方案緊緊圍繞“從這里開始”的口號,力求呈現出“不一樣”、“超前”的印象,體現深圳這座城市的創新氣質。

大運中心在設計上集中體現了最前衛的建築理念和以人為本的宗旨。三座體育場館的外型似三塊水晶巨石,形成了獨特的“山水石”結構,大量採用了自然採光、通風、環保節能設計理念,亦採用了多種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

龍崗作為大運會的核心區域,目前正按照“辦賽事、辦城市、新大運、新城市”的要求及城市行動計劃,籌辦工作重點圍繞在市容環境綠化美化、人文龍崗建設、社會安全保障等方面進行。

籌辦大運會的龍崗區目前強力展開“人文龍崗”的建設,在全區開展“迎大運創文明樹新風”行動,實施“市民素質提升工程、城市公共文明提升工程、人文大運推進工程、文化軟實力提升工程、宜居環境打造工程”5大工程。

為了大運會,深圳的龍崗區全社會幾乎形成了人人參與大運、服務大運、奉運大運的氛圍。

Tuesday, June 01, 2010

走入深圳(一)深圳文博會.傳統科技盡在其中

文化的價值是多少?文化又是否可用金錢來衡量?一直以來,不少人將文化與金錢掛勾,文化藝術的身價也沒有一個可突顯的平台。但如今有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文化及藝術的未來,今後可能就不同了。

《星洲日報》此次受深圳市政府僑務辦公室邀請,出席2010年第六屆文博會開幕儀式,獲得安排並參觀深圳眾多的文化設施及文博會會場,深感受到文博會對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顯著作用。
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包括馬來西亞等十多個國家代表團參展,展示交易內容涵蓋各種文化產業內容,展出的產品近十萬種,產品可說是非常多樣化。


這一屆的文博會不僅吸引1千797個政府組團、企業、機構參展,比第五屆文博會的參展商更多,而且主會場受邀海外專業觀眾達到1萬零680人,比去年增加近7%;分會場則由第五屆的30家增加至35家。

中國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全部參展。同時,香港特別行政區委托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參展“影視動漫遊戲館”;而台灣地區則由台北世貿中心組團參展“創意生活館”。

文博會組委會透露,本屆文博會創新籌辦機制,建立“主辦單位指導承辦”、“市直部門協調承辦”、“相關單位具體承辦”的三級聯動機制,有效推進招展招商和展務工作。

第六屆文博會的八大展館展示交易內容將涵蓋九大文化產業內容,按照產品分為86類,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近10萬種展品,比第五屆文博會增加20%。

從澳門的創意設計作品、湖南的動漫產品、新疆的玉產品、蘇州的刺繡品、深圳的雲紗系列禮品、山西的優秀劇目《解放》、內蒙的民族歌舞等,在文博會的舞台上,展商們將“各顯其能”,紛紛拿出最好的產品來參展。

同時,本屆展會也致力於深化與港台澳的合作,其在創意生活館專設“台灣文化創意精品館”,展區面積7千500平方米,比第五屆面積增加4倍,重點組織台灣工藝品、禮品、圖書出版、創意、動漫、旅遊文化等參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則委托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組織香港動漫遊戲產品參展“影視動漫遊戲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組織澳門創意文化產品參展“文化產業項目交易館”。

乘著上海世博會的“東風”,第六屆文博會還實現“世博-文博”的有效對接,多渠道引進海外采購商。受邀並確認參會海外采購商分別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等65個國家和地區。

在文博會上您可看到,即使是一張普普通通的紙,在繪上民俗文化圖案後也隨而身價倍增;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經過藝術雕琢後就能賣出堪比玉石的價格,文博會就是如此讓這些文化藝術有了一個呈獻及展現不一樣身價的平台。

在第六屆文博會現場,各家高科技文化產業集團也紛紛亮出拿手好戲,其中“未來警察”是根據科幻電影《未來警察》打造,引領觀眾步入驚心動魄的未來戰場。

科幻神秘的未來城市、裝備精良的特種部隊、還有操作失控的智能機器人時刻出襲,這種動人心魄的畫面在3D眼鏡後變得極其逼真,再加上影片劇情的極強互動性、參與性,讓觀眾瞬間便走進一個未來的高科技世界當中,變身影片的主角,感受生死歷險的刺激。

此外,觀眾也可以真切地体驗到精心打造的原創精品--富含高科技、世界首創的環幕4D電影展播,包括《恐龍危機》、《重返聖誕夜》、《亡命賽車》等,身臨其境的視覺盛宴驚險刺激。
一樓大堂還有主題公園和方特卡通為原型的卡通玩具、文具、印刷音像制品、裝飾品等,在文博會期間也開放銷售。中國國產且深受動畫迷追棒的動畫巨片之《喜羊羊與灰太狼》也在文博會上亮相,更是文博會上兒童及父母們圍繞著討論的重點博覽攤位之一。


深圳這坐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特區城市,在過去30年來締造了經濟奇蹟,隨著歷屆文博會的舉辦且連續辦了六屆以來,一屆比一屆成功、一屆比上一屆更具魅力及吸金力,未來它將再次向世界證明,這坐華南經濟重點都城,將為文化藝術綻放更大的光輝,也將會是一坐經濟與文化皆亮麗的世界大都會!

Monday, March 15, 2010

未來不一樣

今年的大馬教育文憑(SPM)考試成績與往年有點不一樣!

今年的考試成績計算方式不一樣,最高等級乃A+的新等級制度;公佈成績的方式也不同。往年全國各地的優秀生都被請到首都吉隆坡自教育總監及教育部長手中接過獎狀及獎勵,這種做法今年也沒有了。

砂州古晉青草路國中的優秀生陳怡均憑著於2009年參加大馬教育文憑考試,以10科A+的卓越成績,榮登今年的全國10名最佳考生的榜首。無論是平面媒體或是電子媒體新聞,都突出這名高材生中的高材生。

這一次的考試成績公佈方式,乃是教育部中止公佈在公共考試中考獲最佳成績學生的做法後,恢復之前的公告做法。因為如此,也格外令人注目。當年,教育部基於在公告最傑出學生後,發生一些成績考得不如人意的考生,一時失落且失去理智並輕生的不幸事故後,決定不公佈最佳考生的做法。

配合國家關鍵成效領域的推行,教育部今年也首開先河根據2009年大馬教育文憑成績表現,為全國2千141間中學打分(學校平均等級,GPS)和分等級。那一間學校表現突出,又是那一間學校表現平平,績效一覽無遺。

從種種的不一樣看來,我國培育百年樹人的教育做法又將會有一些改變了。一些改變與調整或者還沒有宣佈出來,或者是實際的在做中求改。今年SPM的宣佈方式,可能是其中一個証明。
無論是怎樣的教改,家長們的期望應該都是“要把每一個學生帶好”,學生水平不會過於懸殊,縮減一般學校之間的差距。話雖如此,但在追求績效,人人要考好成績,個個學生在欲脫穎而出之際,名校、精英班等等的效應便會更突顯。

學生拼好成績、家長要好表現、學校追求績效;這麼一來,如全國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主席彭運明所指的,華文科是一科難考獲A+的這種科目;相信未來肯定沒有多少學生要報考、家長也不會希望孩子去考個難考的華文科目。一種很可能會拉低學校整體成績,影響一間學校整體成績表現及校譽的科目,應該也不會受到校方鼓勵學生報考。

牽一髮動全身,最終的演變可能就會有如大馬華校校友會聯合會總會所言,大馬教育文憑考試華文難考A+,可能造成考生放棄報考華文,進而導致華文水準下降,影響華小華文師資來源,對華教的影響可能就相應的大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調整及修改,未來華文的前途真可堪憂。如果教育部將在2011年起全面改革SPM華文考試的評估模式,其中包括增設試卷(三),以及取消選擇題,由簡答題取代的傳言成真的話,這項改革會否更進一步使到考生對選考華文打退堂鼓?

如果華文在考試中真的如此難摘個A+,作為一名考生的父母,您還會不會堅持要孩子報考呢?


Wednesday, March 10, 2010

“海嘯”之後

2008年的308大選曾經讓人民聯盟一度意氣風發。國陣在國會的三分二多數議席優勢被否決、5個州屬由人民聯盟執政。那一場國會選舉被人稱為“政治大海嘯”,更被一些人認為是馬來西亞政治的分水嶺。

時過境遷,308的震憾不再,民聯也失去了霹靂州執政權。

人民在那一場以手中神聖的一票,為大馬政治寫下新的一頁。為家與國的明天,帶著更大的期許、有寄望。

回首“政治海嘯”,今年的308前夕,當年拜選民手中一票所賜而有緣進入國會殿堂的一些YB,如今已不是選民票選時的政黨代表,而是蟬過別枝至國陣。留下的僅是選民無法瞭解的疑惑,期望的失落。

一個代議士離開政黨跳至另一個政黨,種種的理由、諸多的藉口。但對選民來說,理由也好、不滿也罷,都是在找尋合理化的藉口。

民聯在2008年的308大選帶來政治大海嘯,2010年的308前夕,國陣也為民聯帶來一次震蕩不小的海嘯。這場海嘯在308前夕吹起,數名民聯議員相續跳槽,看似偶然,卻又不是巧合。

當年的308之後,民聯喊出“916變天”的口號。最終“變天”口號未見落實,相反的,如今是本身一些議員相繼跳槽。“政治變天”不成之後,選民看到的是彼此的以牙還牙,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戲碼。

國陣與民聯的決斗,議員此起彼落的跳槽,最無助的是當年以手中一票選出議員代表的選民。民聯與國陣相互掀起的政治海嘯,最遭殃的還是選出一批素質不佳、有欠誠信的議員。

大小海嘯之後,選民應該學習得更謹慎,得了教訓之後,往後要更小心的劃下手中那個X!

Thursday, March 04, 2010

蛻變迎未來!

時代改了、局勢變了。許多同樣的事物,今日卻不同了!改變應對萬變,似乎是今日資訊時代的名詞。砂拉越州國陣的主幹政黨--砂土保黨或許因為如此,在目前召開的第十二屆黨員代表大會中,會議所著重的重點也是以“改變”為核心。

砂土保黨第十二屆黨員代表大會的主題是“人民蛻變,以期達致高收入目標”!配合主題的大會宣傳冊子,從封面至內容亦是以‘蛻變”為主軸。

全國國陣主席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前日親臨為大會主持開幕,似乎也是為國陣迎對來屆砂州大選進行一些熱身準備。就如納吉所言,從土保黨大會氣氛中看到土保黨基層黨員們鬥志高昂,相信已經做好迎戰來屆州選的準備,為國陣爭取最大勝利。

雖然人民公正對黨領袖拿督斯里安華認為民聯在來屆的砂拉越州選舉將面對一場相當“十分艱難”的選戰,不易說服砂州回教徒支持民聯。但國陣並不因此輕敵。

首相頻頻蒞訪犀鳥鄉,接連的宣佈撥款,一改過去的做法,變換戰術準備應對反對黨的挑戰,在在顯示國陣重視砂州選舉這一役。在砂州廣闊的政治疆場上,雖然目前國陣看似佔上風,氣勢高昂,但納吉還是忠告須要良好策劃及準備。言語之間後,絲毫沒有放鬆應戰。

砂州最遲必須在2011年7月之前舉行州選舉,而全國大選最遲在2013年舉行。

土保黨欲趁州選的舉行,再度肯定及壯大其勢力,從其頻頻安排重量級的國陣領袖訪問偏僻的內陸選區,並為選民帶來發展好消息看出,它已進行其應對策略,更一改以往的靜態形式,反以主攻姿態應對反對黨政營的挑戰 。

人民思變、事事在變,土保黨因此配合人民思潮改變,推出“人民蛻變”的會議主題,準備繼續引領砂拉越人民走向另一個發展的未來。

砂土保黨第十二屆黨員代表大會的議程冊子設計亦如此,內容同樣是以蛻變為主導。

冊子內容從歷中談起、當年發展,在經過蛻變之後,至今時今日的不同而語。

政黨發展如此、犀鳥鄉各省份的基建發展同樣是如此冊子引領黨員代表及砂州人民看看當年的砂州面貌,至到今日的發展蓬勃、欣欣向榮。內容中包含了砂拉越州各省當年及今天的照片,讓人一目瞭然的看出發展、蛻變的不同。

除此之外,土保黨也向黨員代表宣傳砂州國陣政府將在未來20年發展砂州的計劃,改變砂州目前的發展風貌,帶領人民走向更遠大、更繁榮的未來。

冊子內容中提及未來20年將帶領砂拉越走上“蛻變”大道的10項主要工業,這些工業分別是鋁業發展、油基工業、旅游業、金屬工業、玻璃工業、漁業及水產業、畜牧業、油棕、木業及造船工程業。

除此之外,再生能源工業也是砂州未來著重的一項發展領域,砂拉越更昂首迎向打造成為亞洲能源中心的一大目標。

內容中指出,隨著燃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具有充足水力發電發展潛能、煤炭蘊藏量豐富的砂拉越,未來將在亞洲能源中心行列中,佔有一席之地。

Saturday, February 13, 2010

新年快樂!

舊的一年走了,迎來了新的一年!回首過去的一年,有歡欣、有感慨。放眼新的一年,也有太多的未知數。

國家的前路、政治的挑戰,前路也有太多的未知數。紛紛擾擾的一年過去了。政治的紛爭、政黨的成見、刑事案件的層出不窮,在大眾傳媒上讓讀者目不暇給,偶爾更讓人大開眼界。

政治的紛擾有政黨針對政黨;不乏政敵的彼此攻訐;更有黨內及陣營之間的討伐。各有說法、彼此有計謀,從黨內斗至黨外。掛在口里時,政治是關係大眾的事業,斗爭旗杆扛起時,展現眾人眼前的似乎卻只有私己的利益,很難看到涉及眾人的利惠。

政治當走到爭與斗之際,才讓人看清參與政治的一些人的真正目的。政治是一種手段,自我利益才是目標。自以為大過一切的選民,投出手中一票之後,最終反而是最無力感的一群。

大馬政治也矛盾,說它無關大眾,看看今時今日大馬的現實情況,政治卻又名副其實的關係大眾,無所不在。斗爭從政治舞台搬至法庭,涉及者眾更是不在話下,法庭反而變相成 了政治斗爭的疆場。一場場的政敵的格斗,延伸至庭內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審訊涉及者眾,牽涉者廣,確也是眾人事業 。

迎向新的一年之際,期盼低迷的經濟將攀上高峰,股市也盡快走出低谷。過去一年,經濟振興配套的推出,讓人期望刺激市場,帶動買氣。如果真的成功為市場帶來新的喜氣,那將是讓人喜出望外。

新的一年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正式啟動。中國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汶萊6個東盟成員國之間93%的貿易商品關稅降為零。經濟大環境的轉變,將又是一個新的格局。

經商環境及經濟前方路看來是更具挑戰,新的一年的路途也更嚴竣。

過去的偏差,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一個馬來西亞”帶來實質的改變,而不只是一個口號。“華校培養文抄公”;首相特別助理納西的“言論”,都是打擊社會及破壞和諧的絆腳石。

虎年來到,希望在虎虎生威下,新的一年是真的是“一個馬來西亞”概念真正落實 的開始。

儘管有不少的不如意,期待新年將一掃那不如意,帶來更好的未來。

願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