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礦坑意外的33名被活埋在礦場地下六百多公尺的礦工,在經歷破世界紀錄的69天幽閉生活後,經過各界努力營救,終於在第七十天陸續重見天日,最終自地底里被救出,在人人都以為希望已渺茫,數十條脆弱生命創造了奇跡。
本月22日,中國四川一處煤礦意外中的29名礦工同樣是在礦坑崩塌意外後被困。在九死一生的惡劣環境中,這批礦工再一次向世界証明了,生命會有奇跡。他們最終全數在前天獲得救出,迎來人生的另一道曙光。
生命很多時候是如此的脆弱,但在很多時候卻又那麼的堅強,頑強的斗志下展現生命的堅靭。
命不該絕的智利礦工們在地底的深深礦坑里,熬過了數十天,眾人經過了內心的無比煎熬,克服了令一般人難以相信及無法想像的艱辛環境,戰勝自己、也戰勝環境的挑戰而脫險。這是萬分之一的奇跡。
中國礦場意外時有所聞,在烏黑的礦場礦坑環境中走向人命終結者也不在少數,但數天前的堅強29名礦工創造的生命奇跡,証明了漆黑一片的礦坑中,堅持之下,黑暗的盡頭確實有機會迎來光明。
脆弱的生命受到威脅時,我們殷切的期盼生命奇跡的湧現。
智利及中國受難的礦工給了大家希望,大家在營救過程中也給了受困的人帶來希望。彼此心存希望,相信踏上的不會是絕路,才讓生命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跡。
心懷希望,奇跡無處不在。
過客
生活在資訊爆炸、全球化來臨的世界之際,希望可有如在疾風中的一根勁草,迎風不斷及勇於前進、不輕言放棄。 願與有緣的您一起同行、共勉!
Thursday, November 18, 2010
勢力大比拼
國陣在沙巴巴都沙比國席及吉蘭丹加臘士州席兩場補選中告捷,信心倍增。民聯輸了兩場補選後,人民公正黨內又暴發內亂。兩陣營出現截然不同的情況。
民聯在2008年的308大選後,高喊政改且欲執掌中央的雄心。但如今看來,這條雄心萬丈之路崎嶇難行,目標知易行難。
納吉領軍的國陣政府推出一系列的經改政策,帶領國民邁向遠大的目標。國陣補選後看似更具信心,蓄勁待出發。民聯在安華的指揮下,自家陣營亂成一團難以掩飾,如何整軍迎向砂州選舉及來屆國選,倍受注目。
國民在資訊更流通的現今,對國陣與民聯兩陣營,已可輕易作出比較並選擇。當年反對黨可對國陣政府作出諸多的批評及反對。爾今,民聯也在一些州屬執政,同樣具當政的兩股勢力,已經讓選民可以評比一番。
民聯可批評國陣,國陣如今也不乏題材抨擊民聯。在一些州屬掌政的民聯,如果沒好好把握機會服務選民和社會,人民重新選擇國陣,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民聯若是繼續紛紛擾擾,而不是大選宣傳時的那個模樣,同樣的,國陣不會一敗再敗,而民聯也別奢望依舊有掀起政治海嘯的氣勢。
國陣有應變並改變,選民看得到。民聯是否有改進,選民同樣在心中評估。
有比較有競爭,有競爭就有進步。政黨政治亦如此,選民有得比較,就有得選擇。國陣也好,民聯也罷,怎能輕率?
民聯在2008年的308大選後,高喊政改且欲執掌中央的雄心。但如今看來,這條雄心萬丈之路崎嶇難行,目標知易行難。
納吉領軍的國陣政府推出一系列的經改政策,帶領國民邁向遠大的目標。國陣補選後看似更具信心,蓄勁待出發。民聯在安華的指揮下,自家陣營亂成一團難以掩飾,如何整軍迎向砂州選舉及來屆國選,倍受注目。
國民在資訊更流通的現今,對國陣與民聯兩陣營,已可輕易作出比較並選擇。當年反對黨可對國陣政府作出諸多的批評及反對。爾今,民聯也在一些州屬執政,同樣具當政的兩股勢力,已經讓選民可以評比一番。
民聯可批評國陣,國陣如今也不乏題材抨擊民聯。在一些州屬掌政的民聯,如果沒好好把握機會服務選民和社會,人民重新選擇國陣,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民聯若是繼續紛紛擾擾,而不是大選宣傳時的那個模樣,同樣的,國陣不會一敗再敗,而民聯也別奢望依舊有掀起政治海嘯的氣勢。
國陣有應變並改變,選民看得到。民聯是否有改進,選民同樣在心中評估。
有比較有競爭,有競爭就有進步。政黨政治亦如此,選民有得比較,就有得選擇。國陣也好,民聯也罷,怎能輕率?
Tuesday, November 09, 2010
人才從政,從政人才?
無論是商界還是政界,人才競爭是一項議題,也是競爭中決定成敗的關鍵。當今的地球村中,人才的競選更是無處不在。
砂州首長丹斯里泰益瑪目日前向砂州華社發出強烈訊息,只要華社有屬意人選,且該名人選是有能力和支持國陣政府,不管該人是否有政治背景,應當被接納成為候選人,以便在來屆州選中上陣。
這是一項令人注目的呼吁,也在在顯示政界積極在吸納人才,廣納專才進入組織中壯大勢力的表徵。
華社不乏人才,如何吸納人才湧往特定領域,且確保有關人才能施展抱負,是一大考驗。
專業人才在某一特定域是專才,投身另一非其專業領域,是否能如其在專業領域里一般的如魚得水,還得視該人的適應能力有多強。很多時候,某一特定領域的佼佼者,未必可以是任何領域的通才。
大馬華社當年曾經推動一股華教界專才參政的努力,更打起“打入國陣、糾正國陣”,事過境遷多年,華社的有識之士回首看看這一股的參政理想,當年的預期目標是否如願?
政治路途與民族願景的打造,肯定不會一帆風順,一路毫無阻力的達到目的地。民族願景的輔設需靠社會的整體,甚至其他政治因素也需考量。僅僅靠一兩個專才,未免寄望太高,也叫人感到沉重。
國內甚至州內政治氣候的改變,如今也給了朝野政黨人士極大的壓力,並起了改革及思變的決心。疾呼華社推選屬意人才展現了國陣迎合改變的潮流。國陣代議士也公然在州議會中向在野的行動黨周政新作出邀約加盟國陣,展現了政治領域人才競爭,如今已趨向白熱化。
人才從政固然是朝向政治更專業化路途的前進,但是非政治領域人才投身政治的複雜環境後,能否變身為從政人才,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未經政治風浪的考驗,人才從政,即鑒定為從政人才,為時過早啊!
砂州首長丹斯里泰益瑪目日前向砂州華社發出強烈訊息,只要華社有屬意人選,且該名人選是有能力和支持國陣政府,不管該人是否有政治背景,應當被接納成為候選人,以便在來屆州選中上陣。
這是一項令人注目的呼吁,也在在顯示政界積極在吸納人才,廣納專才進入組織中壯大勢力的表徵。
華社不乏人才,如何吸納人才湧往特定領域,且確保有關人才能施展抱負,是一大考驗。
專業人才在某一特定域是專才,投身另一非其專業領域,是否能如其在專業領域里一般的如魚得水,還得視該人的適應能力有多強。很多時候,某一特定領域的佼佼者,未必可以是任何領域的通才。
大馬華社當年曾經推動一股華教界專才參政的努力,更打起“打入國陣、糾正國陣”,事過境遷多年,華社的有識之士回首看看這一股的參政理想,當年的預期目標是否如願?
政治路途與民族願景的打造,肯定不會一帆風順,一路毫無阻力的達到目的地。民族願景的輔設需靠社會的整體,甚至其他政治因素也需考量。僅僅靠一兩個專才,未免寄望太高,也叫人感到沉重。
國內甚至州內政治氣候的改變,如今也給了朝野政黨人士極大的壓力,並起了改革及思變的決心。疾呼華社推選屬意人才展現了國陣迎合改變的潮流。國陣代議士也公然在州議會中向在野的行動黨周政新作出邀約加盟國陣,展現了政治領域人才競爭,如今已趨向白熱化。
人才從政固然是朝向政治更專業化路途的前進,但是非政治領域人才投身政治的複雜環境後,能否變身為從政人才,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未經政治風浪的考驗,人才從政,即鑒定為從政人才,為時過早啊!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選舉與情感
補選接踵而至;大選跫音漸近,人人開始談論選舉。不少人談到候選人時都會說:“如果A候選人像B候選人就比較好,肯定會有更獲得多人支持。”
不少人也在說:“如果C候選人更友善、與人相處時更熱情一些,D候選人肯定不是他的對手。”
從以上的論述中推斷,不少人在投出手中一票,行使其那所謂神聖的決定力量時,很多時候是在情感上作決定,運用理智作決定的反而不多。一個候選人的對人處事、相處,反而在決定其支持度方面,更甚於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素質的考量。
影響深遠的一場選舉,對履行投票義務的選民來說,其實更多的是那一名候選人給他帶來的第一印象、待人的直接看法。情感在一場選戰中,佔著是如此重的比率,也怪不得一些候選人在競選期間,盡是有求必應,熱情的捲起褲腳,甚至赤足徒步,沿家逐戶拜訪握手,展現其親和的一面。
因為如此,一代接一代的候選人皆是免不了與選民握手,只是握手得過火,最終答應並承諾了無法實現的諾言,最終面對現實時,反倒成了名豪無誠信的政客。
其實,今時今日的從政者,親民與親和的方式也有明顯的不同。親民的握手雖然不可免但形式已更多。政務繁忙的政治人物,如今通過資訊工藝的方便,其實可更方便的與選民及支持者建立更緊密的聯系。
一些從政者今時今日通過推特(twitter)、面子書(facebook)的便利,與選民、支持者保持緊密的雙向溝通,其實是極方便又可取得效果的溝通與聯系方式。對多少的選民及支持來說,得知他的一名西馬領袖剛剛上飛機準備前來砂州,而且因為天氣欠佳,其乘搭的班機原本在古晉降陸,卻改道往詩巫機場的訊息,已是輕而易舉的事。
不一樣的時空及政治氛圍,誕生了不一樣的政治人物。如今許多民生問題,往往只過面子書的交流及回應,便因此迅速獲得處理或解決,也讓這類對資訊科技運用自如的政治人物,而贏得選民的好感。
很多事物不是一成不變,資訊科技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今天的政治氛圍。從政者更借助資訊科技打破以往高高在上的領袖印象,轉而展現其親和的一面。
“剛剛下飛機、正在與ABC前往一間餐館聚餐。”如此一道簡單發佈在推特的訊息,可以給予很多網民及支持者感覺,原來領袖真的是在其左右,感覺和感受都大不同。
今日的選民情感因素,其實與以往日沒有多大的區別,不同的是,今日競爭形式不同,即時的聯系與反應,除了考驗從政者的親和力,也同時驗收他民生問題的能力。
今日的選舉與選民情感,在資訊科技推動下,變得更具競爭及挑戰。如何讓選民情傾,進而投選,確實是一場不簡單考驗。
不少人也在說:“如果C候選人更友善、與人相處時更熱情一些,D候選人肯定不是他的對手。”
從以上的論述中推斷,不少人在投出手中一票,行使其那所謂神聖的決定力量時,很多時候是在情感上作決定,運用理智作決定的反而不多。一個候選人的對人處事、相處,反而在決定其支持度方面,更甚於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素質的考量。
影響深遠的一場選舉,對履行投票義務的選民來說,其實更多的是那一名候選人給他帶來的第一印象、待人的直接看法。情感在一場選戰中,佔著是如此重的比率,也怪不得一些候選人在競選期間,盡是有求必應,熱情的捲起褲腳,甚至赤足徒步,沿家逐戶拜訪握手,展現其親和的一面。
因為如此,一代接一代的候選人皆是免不了與選民握手,只是握手得過火,最終答應並承諾了無法實現的諾言,最終面對現實時,反倒成了名豪無誠信的政客。
其實,今時今日的從政者,親民與親和的方式也有明顯的不同。親民的握手雖然不可免但形式已更多。政務繁忙的政治人物,如今通過資訊工藝的方便,其實可更方便的與選民及支持者建立更緊密的聯系。
一些從政者今時今日通過推特(twitter)、面子書(facebook)的便利,與選民、支持者保持緊密的雙向溝通,其實是極方便又可取得效果的溝通與聯系方式。對多少的選民及支持來說,得知他的一名西馬領袖剛剛上飛機準備前來砂州,而且因為天氣欠佳,其乘搭的班機原本在古晉降陸,卻改道往詩巫機場的訊息,已是輕而易舉的事。
不一樣的時空及政治氛圍,誕生了不一樣的政治人物。如今許多民生問題,往往只過面子書的交流及回應,便因此迅速獲得處理或解決,也讓這類對資訊科技運用自如的政治人物,而贏得選民的好感。
很多事物不是一成不變,資訊科技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今天的政治氛圍。從政者更借助資訊科技打破以往高高在上的領袖印象,轉而展現其親和的一面。
“剛剛下飛機、正在與ABC前往一間餐館聚餐。”如此一道簡單發佈在推特的訊息,可以給予很多網民及支持者感覺,原來領袖真的是在其左右,感覺和感受都大不同。
今日的選民情感因素,其實與以往日沒有多大的區別,不同的是,今日競爭形式不同,即時的聯系與反應,除了考驗從政者的親和力,也同時驗收他民生問題的能力。
今日的選舉與選民情感,在資訊科技推動下,變得更具競爭及挑戰。如何讓選民情傾,進而投選,確實是一場不簡單考驗。
要勇敢,不要衝動!
前DJ迦瑪被開除,演變成全國巡迴演講,從媒體被罵,然後連帶部長,甚至是華教和華小等,一併被拖下水。推動華教、捍衛及維護華教被說成是被洗腦;華小生被批成是難以生存,淪落至街邊賣光碟。
原本是一個人被電台被逐出,竟然連帶華教界、華團也被批得體無完膚,這個事件倒不多見。
提供迦瑪機會針對華教發表誹謗和誣衊言論平台者,其實有不少也是華教、華青團體。因為對事實的認知不足,對當事人有欠了解,往往團體被利用來達到自己目的而不自知。迦瑪事件值我們深思。
迦瑪或許是一個不錯的主持人,也有勇於表達不甘被開除的決定。但勇敢不應該是如此,不甘也不是這樣發泄。胡亂的批評華教、媒體、華團、政治人物,搞到最後要道歉、收回言論。說明了他根本是一時衝動。
再說黃明志,一連數部網絡短片,讓它名字爆紅。因為一個人,一個民族被連帶拉下水,短片議題也成了熱哄哄的議題,國家領導、政黨領導關注。年輕人的網絡發泄成了政治議題。
馬華公會會長蔡細歷介入黃明志的第一次紛爭並解決,但發生第二次時,蔡細歷置身事外了。或許上一代與這一代有溝通問題,但並不是人人如此,至少有陳亞才與黃明志的對談會。但對談會卻遭土著權威組織的成員在對話場所叫囂並焚燒黃明志肖像的行徑,這已是粗暴的行為。
因為如此,黃明志在新紀元學院對話會遭腰斬,新紀元學院此種做法可以讓人理解。但所謂敢怒敢表達的黃明志卻因此諷刺上一代貪生怕死。
敢,真的要如此嗎?這樣的做法,真的就是上一代的人因為貪生怕死嗎?馬來西亞的年輕人確實要學會勇敢。但勇敢不是忽視環境週遭的情況,不顧一切的往前衝,果真如此,那是有勇但無謀。
年輕人確實應該敢為自己爭取權益,但勇敢的作風更應該是有勇有謀。胡亂的漫罵、隨意的批斗,沒有顧及大環境及想及其他種族的情緒,並不是勇敢,而是衝動。
有才華、具氣魄的年輕人,勇敢的爭取,力爭上游,前途應該似錦。若空有才華,但事事衝動,成就最終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原本是一個人被電台被逐出,竟然連帶華教界、華團也被批得體無完膚,這個事件倒不多見。
提供迦瑪機會針對華教發表誹謗和誣衊言論平台者,其實有不少也是華教、華青團體。因為對事實的認知不足,對當事人有欠了解,往往團體被利用來達到自己目的而不自知。迦瑪事件值我們深思。
迦瑪或許是一個不錯的主持人,也有勇於表達不甘被開除的決定。但勇敢不應該是如此,不甘也不是這樣發泄。胡亂的批評華教、媒體、華團、政治人物,搞到最後要道歉、收回言論。說明了他根本是一時衝動。
再說黃明志,一連數部網絡短片,讓它名字爆紅。因為一個人,一個民族被連帶拉下水,短片議題也成了熱哄哄的議題,國家領導、政黨領導關注。年輕人的網絡發泄成了政治議題。
馬華公會會長蔡細歷介入黃明志的第一次紛爭並解決,但發生第二次時,蔡細歷置身事外了。或許上一代與這一代有溝通問題,但並不是人人如此,至少有陳亞才與黃明志的對談會。但對談會卻遭土著權威組織的成員在對話場所叫囂並焚燒黃明志肖像的行徑,這已是粗暴的行為。
因為如此,黃明志在新紀元學院對話會遭腰斬,新紀元學院此種做法可以讓人理解。但所謂敢怒敢表達的黃明志卻因此諷刺上一代貪生怕死。
敢,真的要如此嗎?這樣的做法,真的就是上一代的人因為貪生怕死嗎?馬來西亞的年輕人確實要學會勇敢。但勇敢不是忽視環境週遭的情況,不顧一切的往前衝,果真如此,那是有勇但無謀。
年輕人確實應該敢為自己爭取權益,但勇敢的作風更應該是有勇有謀。胡亂的漫罵、隨意的批斗,沒有顧及大環境及想及其他種族的情緒,並不是勇敢,而是衝動。
有才華、具氣魄的年輕人,勇敢的爭取,力爭上游,前途應該似錦。若空有才華,但事事衝動,成就最終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思維,決定未來!
看到首相納吉提出的“一個馬來西亞”的宏觀理念與政策,讓人對這個國家懷有很大的期望。
讀到聯昌集團董事經理兼首席執行員納西爾要求政府應減少市場干預、亞洲航空首席執行員東尼費南達斯吁政府應讓航空業自由競爭,還有首相署部長依利斯表明那些不需要協助的土著,政府要他們在公平競爭的平台上,與非土著競爭的言論,也讓我們感覺馬來西亞的明天是亮麗、光明和燦爛的。
政府推動經濟轉型,依德利斯帶領國人勾劃出未來的願景,那是多麼的美好,更是令人期待的。
相隔幾天的時間,《馬來西亞前鋒報》首版大標題打出,前首相敦馬哈迪指出,民聯一旦執政中央,馬來人將會失去權力和聲音。新聞、通訊及文化部長萊士雅丁也隨即附合,指馬哈迪指反對黨執政後馬來人將失去權力的談話,猶如當頭棒喝,每個馬來人應該深思。頓時,原本滿懷期待明天會更好的心情,瞬間滑落為失望。
政治與種族掛勾,尤其是曾是德高望重從政者的指控,再度發揮阻擾的影響力。“一個大馬”看似理所當然,卻原來是遙遠的目標。
具備多元種族,重視競爭環境,又時刻懷抱憂患和危機意識的新加坡,今日在國際社會上享有的成就,在強烈對比下,已說明馬來西亞為何與新加坡距離越來越遠,甚至被遠拋在後頭。
獅城資政李光耀一些實事求是的談話,點出了大馬的問題癓結所在,但目光狹隘的部分大馬政客卻無法接受,甚至因而暴跳,趁機撈取政治資本。
我們國家有這樣的領袖、政治人物,是多麼讓人失望啊。政治人物為了本身利益,可以不顧國家與未來。在位時一副德高望重,深見遠見的領導人,一走下台後隨即變了一個種族主義的支持者。
大馬的政治生態如今已走向畸型,很多政治人物,所作所為早已不是為國為民,而是為了政治票房的炒作,為了政治前途而用盡手段。
今時今日的馬來西亞,需要的不僅是經濟上的轉型,大馬政治人物的思維亦已走到迫切需要轉型的關口。
讀到聯昌集團董事經理兼首席執行員納西爾要求政府應減少市場干預、亞洲航空首席執行員東尼費南達斯吁政府應讓航空業自由競爭,還有首相署部長依利斯表明那些不需要協助的土著,政府要他們在公平競爭的平台上,與非土著競爭的言論,也讓我們感覺馬來西亞的明天是亮麗、光明和燦爛的。
政府推動經濟轉型,依德利斯帶領國人勾劃出未來的願景,那是多麼的美好,更是令人期待的。
相隔幾天的時間,《馬來西亞前鋒報》首版大標題打出,前首相敦馬哈迪指出,民聯一旦執政中央,馬來人將會失去權力和聲音。新聞、通訊及文化部長萊士雅丁也隨即附合,指馬哈迪指反對黨執政後馬來人將失去權力的談話,猶如當頭棒喝,每個馬來人應該深思。頓時,原本滿懷期待明天會更好的心情,瞬間滑落為失望。
政治與種族掛勾,尤其是曾是德高望重從政者的指控,再度發揮阻擾的影響力。“一個大馬”看似理所當然,卻原來是遙遠的目標。
具備多元種族,重視競爭環境,又時刻懷抱憂患和危機意識的新加坡,今日在國際社會上享有的成就,在強烈對比下,已說明馬來西亞為何與新加坡距離越來越遠,甚至被遠拋在後頭。
獅城資政李光耀一些實事求是的談話,點出了大馬的問題癓結所在,但目光狹隘的部分大馬政客卻無法接受,甚至因而暴跳,趁機撈取政治資本。
我們國家有這樣的領袖、政治人物,是多麼讓人失望啊。政治人物為了本身利益,可以不顧國家與未來。在位時一副德高望重,深見遠見的領導人,一走下台後隨即變了一個種族主義的支持者。
大馬的政治生態如今已走向畸型,很多政治人物,所作所為早已不是為國為民,而是為了政治票房的炒作,為了政治前途而用盡手段。
今時今日的馬來西亞,需要的不僅是經濟上的轉型,大馬政治人物的思維亦已走到迫切需要轉型的關口。
補選的代價!
在砂州第十屆州選舉甚囂塵上之際,吉蘭丹州加臘士迎來一場補選,這場補選還未開打,如今因為沙巴州巴都沙比國會議員拿督蔣國華發生車禍逝世,大馬將自2008年3月8日的大選後,又迎來第十三場補選!
兩年7個月來的第十三場補選,朝野政黨再次竭盡所能,展現渾身解數。 在十多場補選中,各有輸贏。這兩場補選,對犀鳥鄉政治及選舉,也有其微妙的關係。無 論選戰結局如何,政黨、候選人及廣大選民,也同時有所得,亦有不小的付出及代價。
截至今日的共13場,可說破了大馬政壇的記錄,也堪稱是選舉史上之最。過去的13場補選,不少是因為代議士的健康和意外造成;如此看來,代議士的健康是極之重要,身嬌肉貴的YB們可真的要多保重,保重身體,照顧自己的健康;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選區與選民,這皆事關重大。
從短短的13天來,就迎來了兩場補選來看,代議士的自我保重,其實也是在照顧人民的荷包。想想一場場的選舉,從開始備戰到投票的過程中,經費還不是皆來自人民的血汗錢?
看來,今後政黨在遴選候選人之前,除了政治清廉、可靠性、個人能力和素質之外,候選人的健康也是應該是政黨列入考量的一大條件。
往政治角度去看,大選後一場接一場補選,已經是勞民傷財,朝野政黨也持續不斷的接受廣大選民的考驗,補選成績皆是重復在檢驗朝野政黨、代議士的服務表現。補選成績或多或少反映政黨的受落程度有多高。
選民也亦然,一場接一場的補選,賦予選民再次以選票評估政黨的表現,也是給予自己另一次的機會,回頭檢視當初投下的那票值不值得,未來的一票,該是義無反顧的再次支持還是另擇心頭好的時候。
一場場的補選開銷經費鉅大,少說也得花上百萬令吉以上。選委會副主席旺阿末於今年5月在詩巫便指出,詩巫國席補選的財政預算案為100萬令吉。烏雪補選的預算案則為130萬令吉。
累積起來,若是耗在補選的逾千令吉經費,用來推動發展,其成果相信會更好,也可能更直接利惠人民。
兩年7個月來的第十三場補選,朝野政黨再次竭盡所能,展現渾身解數。 在十多場補選中,各有輸贏。這兩場補選,對犀鳥鄉政治及選舉,也有其微妙的關係。無 論選戰結局如何,政黨、候選人及廣大選民,也同時有所得,亦有不小的付出及代價。
截至今日的共13場,可說破了大馬政壇的記錄,也堪稱是選舉史上之最。過去的13場補選,不少是因為代議士的健康和意外造成;如此看來,代議士的健康是極之重要,身嬌肉貴的YB們可真的要多保重,保重身體,照顧自己的健康;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選區與選民,這皆事關重大。
從短短的13天來,就迎來了兩場補選來看,代議士的自我保重,其實也是在照顧人民的荷包。想想一場場的選舉,從開始備戰到投票的過程中,經費還不是皆來自人民的血汗錢?
看來,今後政黨在遴選候選人之前,除了政治清廉、可靠性、個人能力和素質之外,候選人的健康也是應該是政黨列入考量的一大條件。
往政治角度去看,大選後一場接一場補選,已經是勞民傷財,朝野政黨也持續不斷的接受廣大選民的考驗,補選成績皆是重復在檢驗朝野政黨、代議士的服務表現。補選成績或多或少反映政黨的受落程度有多高。
選民也亦然,一場接一場的補選,賦予選民再次以選票評估政黨的表現,也是給予自己另一次的機會,回頭檢視當初投下的那票值不值得,未來的一票,該是義無反顧的再次支持還是另擇心頭好的時候。
一場場的補選開銷經費鉅大,少說也得花上百萬令吉以上。選委會副主席旺阿末於今年5月在詩巫便指出,詩巫國席補選的財政預算案為100萬令吉。烏雪補選的預算案則為130萬令吉。
累積起來,若是耗在補選的逾千令吉經費,用來推動發展,其成果相信會更好,也可能更直接利惠人民。
財力.定力!
很多人說物價飛飆,入不敷出,不少人因此高喊錢不夠用。名導演梁智強更曾以“錢不夠用”為名拍了一部電影,影評不錯,
票房也佳。可說迎合了時下需求,說中了許多小市民的心底話。
儘管是錢不夠用是很多人面對的現實兼現實問題;但現今的消費世界里,消費品幾乎每一天推陳出新。新品推出,顧客趨之若
鶩,往往貨品賣至斷貨,卻又供不應求;這讓很多人不著頭腦。
在金錢不夠,卻又有許多誘惑的現代社會,財力不足最大的挑戰應該是定力。財力不強,再加上定力不足,很大可能將是諸事不順,年年不利,窮途最後可能真的走上末路。
“窮則變,變則通”是硬道理。現今的窮變法門太多了,最容易的便是貸款解決。銀行、貸款機構要生意,錢不夠用者需要錢,最容易的辦法便是貸款。如果短暫的解決問題,卻是變得更窮的道路,這並不是變通的最好辦法。遺憾的是,這卻是很多人以為的變通辦法。
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曾揭露,過去5年來,每天平均有41名年齡介於25歲至44歲的馬來西亞人宣佈破產,人數共多達3萬8千357人;更令人憂慮的趨勢是,如今許多面對財務問題的都是介於20歲至30歲的年輕人。
國內被判破產年齡層越漸年輕化,當中以無法償還車期及私人貸款居多的事實顯示,當下不少年輕人為了解決眼前問題,卻為未來製造了更多更大的問題。
實際上,不少問題並不是想出來的,卻往往是一通電話或傳單送來了。如果面對金融機構、貸款機構的電話銷售人員一通電話就送上一大筆金錢,而難以抵受誘惑及忘了本身的償還能力,一口答應下來,後果往往是越陷越深。
自我定力不足,又不自量力,信用卡一再的刷購物品,最終將是自行把自己送上身陷財務困境的桎梏。
財務專家因此建議,解決財力不足的先決條件是每個人要學習培養本身的定力。自己缺乏定力,就別埋怨金融或銀行輕易發送貸款及信用卡了。
票房也佳。可說迎合了時下需求,說中了許多小市民的心底話。
儘管是錢不夠用是很多人面對的現實兼現實問題;但現今的消費世界里,消費品幾乎每一天推陳出新。新品推出,顧客趨之若
鶩,往往貨品賣至斷貨,卻又供不應求;這讓很多人不著頭腦。
在金錢不夠,卻又有許多誘惑的現代社會,財力不足最大的挑戰應該是定力。財力不強,再加上定力不足,很大可能將是諸事不順,年年不利,窮途最後可能真的走上末路。
“窮則變,變則通”是硬道理。現今的窮變法門太多了,最容易的便是貸款解決。銀行、貸款機構要生意,錢不夠用者需要錢,最容易的辦法便是貸款。如果短暫的解決問題,卻是變得更窮的道路,這並不是變通的最好辦法。遺憾的是,這卻是很多人以為的變通辦法。
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曾揭露,過去5年來,每天平均有41名年齡介於25歲至44歲的馬來西亞人宣佈破產,人數共多達3萬8千357人;更令人憂慮的趨勢是,如今許多面對財務問題的都是介於20歲至30歲的年輕人。
國內被判破產年齡層越漸年輕化,當中以無法償還車期及私人貸款居多的事實顯示,當下不少年輕人為了解決眼前問題,卻為未來製造了更多更大的問題。
實際上,不少問題並不是想出來的,卻往往是一通電話或傳單送來了。如果面對金融機構、貸款機構的電話銷售人員一通電話就送上一大筆金錢,而難以抵受誘惑及忘了本身的償還能力,一口答應下來,後果往往是越陷越深。
自我定力不足,又不自量力,信用卡一再的刷購物品,最終將是自行把自己送上身陷財務困境的桎梏。
財務專家因此建議,解決財力不足的先決條件是每個人要學習培養本身的定力。自己缺乏定力,就別埋怨金融或銀行輕易發送貸款及信用卡了。
Saturday, August 07, 2010
拒絕的理由
統計局指出,在第一期人口普查行動中,約有40萬至50萬人士拒絕接受人口調查,而華裔佔了百份之七十。
這項在全國展開的人口普查計劃困難重重,拒絕接受普查者的理由多多,抗拒的方式更是千奇百怪,甚至讓人難以理解。
在欺詐案層出不窮的時代,公眾擔心被詐騙,尤其是自認本身資料從未曾泄漏者都曾發現資料遭盜取者,在遇上普查人員上門時詢問自己的身份、家庭成員的背景和資料等,心中難免產生抗拒的心態,這確實可以理解。
城市居民忙於工作,鄰居與鄰居間的疏離感都比郊區居民強,面對陌生的普查人員的查詢,更是抱著懷疑多過相信的態度。
大眾傳媒揭露的詐騙案報導、身旁友人資料無故泄漏的事件聽多了,城市居民的自我保護意識肯定比較強。試想想,身份証件不曾遺失卻會遭盜用、信用卡不知如何被盜刷、銀行戶頭內的錢財莫名被盜提,種種的案例讓城市居民警戒提高,為了自保寧可拒人於千里之外。
不少市民也很難理解普查人員提出的一些問題,甚至可能質疑提問問題的動機。因此,普查人員在展開調查工作時的態度和詢問手法也非常重要,否則確實不容易完成任務。
人口普查的開展面對重重問題,問題癥結出在社會問題太多,大半的城市人已不願,更不敢再輕信他人。
這項在全國展開的人口普查計劃困難重重,拒絕接受普查者的理由多多,抗拒的方式更是千奇百怪,甚至讓人難以理解。
在欺詐案層出不窮的時代,公眾擔心被詐騙,尤其是自認本身資料從未曾泄漏者都曾發現資料遭盜取者,在遇上普查人員上門時詢問自己的身份、家庭成員的背景和資料等,心中難免產生抗拒的心態,這確實可以理解。
城市居民忙於工作,鄰居與鄰居間的疏離感都比郊區居民強,面對陌生的普查人員的查詢,更是抱著懷疑多過相信的態度。
大眾傳媒揭露的詐騙案報導、身旁友人資料無故泄漏的事件聽多了,城市居民的自我保護意識肯定比較強。試想想,身份証件不曾遺失卻會遭盜用、信用卡不知如何被盜刷、銀行戶頭內的錢財莫名被盜提,種種的案例讓城市居民警戒提高,為了自保寧可拒人於千里之外。
不少市民也很難理解普查人員提出的一些問題,甚至可能質疑提問問題的動機。因此,普查人員在展開調查工作時的態度和詢問手法也非常重要,否則確實不容易完成任務。
人口普查的開展面對重重問題,問題癥結出在社會問題太多,大半的城市人已不願,更不敢再輕信他人。
Tuesday, July 27, 2010
最“牛”公務員
印象中,一項場合若是有首席部長或是部長級的顯要來臨,政府相關部門皆對主辦單位有所要求。往往首席部長還沒抵達,碎石路就先變成了柏油路,政府官員在首席部長抵步時更是畢恭畢敬的迎接,個個嚴陣以待。
檳城首席部長林冠英與中央發展官員聶阿里之間的爭辯及罵戰,可說是罕見,也讓國人大開眼界。
往往國人知道和了解的是,公務員受制於政治人物,但是從聶阿里的公然回嗆,似乎又並非如此;或者可說,聶哈里的作風早已經超過一個官員該有的態度。
不少人都有向政府部門投訴無門的受氣經驗,看了林冠英與聶阿里的罵戰,心情應該會隨之釋懷。堂堂一名首席部長,發展官都敢肆無忌憚的破口大罵,區區一個市井小民又算得了什麼,即使被“轟”出大門,也不足為奇。
其實普羅百姓是務實的,管牠是黑貓還是白貓,百姓要的只是會做事,能做事的好官。面對投訴時反罵的比投訴人更兇,是人民要的嗎?
首相納吉說,聶阿里沒錯,檳州首長不應該如此公開罵官員;副首相慕希丁同樣說,錯不在聶阿里,且稱贊他還是表現優異的政府官員,沒有“造反”的記錄。
聶阿里應該是締造了記錄;臭罵了首席部長不僅保住飯碗,而且還獲得正副首相的力挺。想必讓不知多少長期以來,有苦無處訴,啞口吃黃連的公務員極為羨慕。聶阿里也可真的是締造了Boleh的精神!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大會公布的2010年世界外資報告赫然揭露大馬爆發外資出走潮,我國2009年外資跌幅高達81.1%,居全東南亞之冠。同時,不僅外資減少,我國亦是投資國外大於國內投資的唯一東南亞國家。
外資為什麼會撤出大馬,是不是與大馬政治的烏煙瘴氣,還有官僚主義有莫大的關係?
中央政府力挺對聶阿里,對其個人是好事,但對大局卻未必是好事,而且很可能變成一樁壞事。
在民主制度下,尊重民選政府是公務員的基本守則,但聶阿里展現的態度卻是非一般公務員的態度,甚至比巫統的政治人物還要巫統。他處處展現的氣焰,讓人看到的是一個公務員把自己的地位,擺得比首長還高。
這是308政治海嘯的後遺症。這種公務員挑戰首席部長威嚴,尚且狠罵首長,除了在檳城或雪州之外,相信在其他州屬沒有如此“牛”的公務員,即使真的有,他的處境絕不會比聶阿里“幸運”。
檳城首席部長林冠英與中央發展官員聶阿里之間的爭辯及罵戰,可說是罕見,也讓國人大開眼界。
往往國人知道和了解的是,公務員受制於政治人物,但是從聶阿里的公然回嗆,似乎又並非如此;或者可說,聶哈里的作風早已經超過一個官員該有的態度。
不少人都有向政府部門投訴無門的受氣經驗,看了林冠英與聶阿里的罵戰,心情應該會隨之釋懷。堂堂一名首席部長,發展官都敢肆無忌憚的破口大罵,區區一個市井小民又算得了什麼,即使被“轟”出大門,也不足為奇。
其實普羅百姓是務實的,管牠是黑貓還是白貓,百姓要的只是會做事,能做事的好官。面對投訴時反罵的比投訴人更兇,是人民要的嗎?
首相納吉說,聶阿里沒錯,檳州首長不應該如此公開罵官員;副首相慕希丁同樣說,錯不在聶阿里,且稱贊他還是表現優異的政府官員,沒有“造反”的記錄。
聶阿里應該是締造了記錄;臭罵了首席部長不僅保住飯碗,而且還獲得正副首相的力挺。想必讓不知多少長期以來,有苦無處訴,啞口吃黃連的公務員極為羨慕。聶阿里也可真的是締造了Boleh的精神!
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大會公布的2010年世界外資報告赫然揭露大馬爆發外資出走潮,我國2009年外資跌幅高達81.1%,居全東南亞之冠。同時,不僅外資減少,我國亦是投資國外大於國內投資的唯一東南亞國家。
外資為什麼會撤出大馬,是不是與大馬政治的烏煙瘴氣,還有官僚主義有莫大的關係?
中央政府力挺對聶阿里,對其個人是好事,但對大局卻未必是好事,而且很可能變成一樁壞事。
在民主制度下,尊重民選政府是公務員的基本守則,但聶阿里展現的態度卻是非一般公務員的態度,甚至比巫統的政治人物還要巫統。他處處展現的氣焰,讓人看到的是一個公務員把自己的地位,擺得比首長還高。
這是308政治海嘯的後遺症。這種公務員挑戰首席部長威嚴,尚且狠罵首長,除了在檳城或雪州之外,相信在其他州屬沒有如此“牛”的公務員,即使真的有,他的處境絕不會比聶阿里“幸運”。
Monday, July 19, 2010
學習樂趣最重要
教育部考慮廢除小六評估考試(UPSR)及初中評估考試(PMR)的建議,各界看法不一。贊同者有之,反對者也不少。
贊同者有他們的看法,反對者也有他們的擔憂。各有表述、各有見地,不無其道理。無論是同意還是有意見,大家都是為了下一代、國家未來棟樑,甚至國家未來前途。
學生不喜歡考試,進而不願上學,更進一步沒有求知及學習慾望,會不會隨著這兩項考試的廢除之後,就隨之而大有改善?現在確實言之過早。
各持有不同意見和看法的大部分國人,煩心的不是考試,而是在憂心著教育的制度問題。考試廢除抑或是保留尚屬事小,重要的是學生學習進度及效果的評估。
一項教育制度的修改,影響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整個家庭、國家,還有更多的未來。
國人擔心的是政策的朝令夕改,這並不是杞人憂天,因為,政策的修改一直在大馬政府體制中上演。過去的是歷史,定局也難以改變,國人只希望歷史不要一再重演。廢除考試與否,大家紛紛提出各自的看法及擔心是可以理解的。
過去的多少政策,因部長的不同或易人,政策也隨而有所更改。這一次教長在考慮修改制度準備參考人民想法,擔心的民眾肯定積極反映,表達各自不一的看法。大家都不希望未來是無法掌握的,各種的建議不妨讓政府有一個參考,廢除還是保留考試,並不只是政策上白紙黑字的修改,而是影響深遠,波及國家整體及未來,擬定政策者不可不用心謹慎。
教育是嚴謹的課題,政策連續性的重要,不得有差池。倘若兩項考試廢除了,如何評估學生學習的體制是否會更好,更健全呢?應該是這項爭議的關鍵點。
學生不願學習,對上學意願不強;不會因為一項考試的廢除隨而增加。如何改善填鴨式的教育,避免學生及學校過於注重考試成績的教育法;如何刺激學生的求知慾,主動的學習,並把學習視為人生的樂趣,應該才是我國教育政策關注的一大重點。
贊同者有他們的看法,反對者也有他們的擔憂。各有表述、各有見地,不無其道理。無論是同意還是有意見,大家都是為了下一代、國家未來棟樑,甚至國家未來前途。
學生不喜歡考試,進而不願上學,更進一步沒有求知及學習慾望,會不會隨著這兩項考試的廢除之後,就隨之而大有改善?現在確實言之過早。
各持有不同意見和看法的大部分國人,煩心的不是考試,而是在憂心著教育的制度問題。考試廢除抑或是保留尚屬事小,重要的是學生學習進度及效果的評估。
一項教育制度的修改,影響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整個家庭、國家,還有更多的未來。
國人擔心的是政策的朝令夕改,這並不是杞人憂天,因為,政策的修改一直在大馬政府體制中上演。過去的是歷史,定局也難以改變,國人只希望歷史不要一再重演。廢除考試與否,大家紛紛提出各自的看法及擔心是可以理解的。
過去的多少政策,因部長的不同或易人,政策也隨而有所更改。這一次教長在考慮修改制度準備參考人民想法,擔心的民眾肯定積極反映,表達各自不一的看法。大家都不希望未來是無法掌握的,各種的建議不妨讓政府有一個參考,廢除還是保留考試,並不只是政策上白紙黑字的修改,而是影響深遠,波及國家整體及未來,擬定政策者不可不用心謹慎。
教育是嚴謹的課題,政策連續性的重要,不得有差池。倘若兩項考試廢除了,如何評估學生學習的體制是否會更好,更健全呢?應該是這項爭議的關鍵點。
學生不願學習,對上學意願不強;不會因為一項考試的廢除隨而增加。如何改善填鴨式的教育,避免學生及學校過於注重考試成績的教育法;如何刺激學生的求知慾,主動的學習,並把學習視為人生的樂趣,應該才是我國教育政策關注的一大重點。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