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30, 2007

愛偶像前先愛自己

中國蘭州女子楊麗娟瘋狂追星,痴纏劉德華。楊女與劉德華見面後卻因沒聊天而不滿足,其68歲父親最終更因不滿劉德華未能滿足為其超級粉絲的女兒私下見面的要求,在香港尖沙嘴天星碼頭投海自殺身亡,震驚各界。

瘋狂追星的一家三口,似乎追星追到失去理智及自控,演變到最終追星追到傾家蕩產、家破人亡、顛沛流離。


追明星逐偶像變成悲劇偶有聽聞,除了劉德華,成龍的女影迷也願意為偶像自殺。青少年成長期有偶像並不為過,學習偶像的健康及正面表現,有著激發作用;但是為了偶像而傷害自己、連累家人的盲目追星,卻令人不敢恭維。


愛偶像的年輕人應該要學習先愛自己、疼親人,這才是崇拜及存在偶像的正面。若是追星程度嚴重到只有偶像,沒有自已與其他人,這是墮落。


楊麗娟狂追劉德華,父親甚至不惜願意賣腎替女兒籌錢圓追星夢,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愛,而是盲目、瘋狂的愛,變質的愛注定最終走向悲劇的終結。


對天下父母而言,這一不幸事例應是謹記心頭的反面教材,在教育兒女過程中應該向他們灌輸“天底下的人與事,並不是你想要的都會一定得到。”


父母若因溺愛而無所克制,兒女成長後也將是一名小霸王。天之驕子一旦面臨失敗與挫折,往往難以接受和面對,而作出失去理智和盲目的行為,傷了自己更累了別人。


當今許多家庭里也不知有多少個楊麗娟。父母為了滿足孩子的目標、要求、慾望,有年無日的惴惴不安,更失去了自己。無論是父母或是孩子,模仿偶像與崇拜偶像皆無可厚非,但追星瘋狂至眼中無我則是無知。追星追到失去自我的年輕人誠然有錯,但縱容及任由子女、甚至陪同子女瘋狂的父母,也難辭其咎。


31-3-2007

Wednesday, March 21, 2007

現代文明的危機


現代文明講究享受,追求生活便利,省卻人力,殊不知發明的物質,往往都是一種傷害。

譬如過去要用木料,須以人力運用鋸子慢慢地鋸,取用有限,現在使用電鋸,數分鐘一棵千年大樹就能倒下;過去要用石頭,總是用人工挖掘,現在採礦用炸藥,一聲巨響,一座山就被炸出一個洞。森林破壞得快,大山也被破壞得快。

以前南北極有明顯的季節性,冬季下雪,南北極冰山儲存起來,到了夏季緩慢地融化,保持海洋的平衡。文明發達,大量製造生活物資,高樓大廈、汽車電器等等,不但運用大量自然資源,而且製造、使用的過程,造成許多空氣汙染。單就電子產品而言,手機、電腦快速地汰舊換新,家用的各項電氣產品數之不盡,這麼多的文明科技,提供給人類享受,相繼而來的就是垃圾問題。先進國家面對垃圾災難、電子毒浪,往往運至開發較落後的國家處理,當地可憐的人民為了生活,接受大量的垃圾。

這些文明產物下的垃圾,還會造成土地汙染,連帶種植的五穀雜糧農作物也被波及。因此,我們在追求享受之餘,必須審慎面對全球的垃圾問題。地球災難不斷,許多原因都離不開人為破壞。我常說「救世要先救心」,不僅要改變人的心態,也要改變生活形態。

我們應抱持「感恩心」回報大地、人類,因為每個人都是製造汙染的一分子;生活在地球上,不斷地消耗地球的資源,每個人都應該有所警覺──如何節省能源。

很感恩環保志工,減少垃圾量,還能夠資源再製,減少資源消耗;不但如此,他們投入資源回收,對身心健康都有所助益。常聽聞躁鬱症、憂鬱症患者,在環保場不藥而癒;有些駝背的人,變成腰桿挺直,或是腳不能走的人開始能慢跑,脾氣暴躁變得溫和,浪費的人也懂得惜福。

環保志工的默默付出,對社會確實功不可沒。看到大地被破壞,不忍心之餘也很擔心;然而我們不能消極地擔心,還是要積極一點,讓人人警覺環保的重要性,為大地環境貢獻力量。


靜思語

Saturday, March 17, 2007

我是黎智英

黎智英,用一元港幣從香港街頭起家,沒有受過教育,卻能靠著流利的英語闖進紐約成衣業,閱讀複雜的經濟理論。先後創立公明織造廠,佐丹奴成衣連鎖,《壹周刊》與《蘋果日報》,身價超過五億美元。 三十年的創業生涯,他說︰簡單,才能專注;專注,才能成功。
  我要偷渡到香港必先進澳門,當時,進入澳門只能攜帶一元港幣,臨走前母親偷偷將一塊小金條?在我的內褲裡。在拱北關檢查站排隊等候檢查的時候,有個女人因為私藏金器而被官員押走,我驚慌之下用手指把褲袋戳破一個洞,伸手拔出金條,讓它沿著大腿滑落,再重重將之踩入泥土裡。經過檢查哨時,官員並沒有搜我的身,可是踏出關口的那一剎那,我沒有懊悔,我為自己的決定高興。因為,我要逃離貧困,去澳門是我唯一的路,除此之外我別無選擇。
  一個人,只要能認清「我別無選擇」的現實,就能體悟到「謙遜」,而「謙遜」正是簡化事業和簡化人生的第一步。在構思如何挽救佐丹奴時,我不時回想走過拱北關的那一刻。面對當時競爭條件好過佐丹奴許多的對手G2000,我下定決心簡化公司的運作,我心想,如果我的經營模式比你簡單六倍,那麼,只要我不比你笨六倍,我豈會沒有贏的機會?
  無論做人或做事,簡單才能專注。但是簡單令人生畏,大多數的人都喜歡保有許多選擇,愈是重要的事情便要愈多的選擇。殊不知選擇愈多,事情愈複雜,如果我們將生命裡重要的事情都複雜化,那我們必死無疑。
  若你問我在近六十年的複雜人生裡找出了什麼條理,這條理便是簡單。無論經營事業還是人生,我們都要時刻提醒自己,有什麼是我們應該要放棄的?
作者簡介
黎智英
  1948年出生在貧窮的廣東農村,12歲那年,他乘著舢舨船偷渡到香港,進入成衣工廠當童工,月薪8美元。他一路經營自己,做到成衣廠的經理,卻因公司的一場記過處分,下定決心自己創業。1981年,他成立佐丹奴(Giordano)成衣連鎖店,快速打響名號;1989年,創辦《壹周刊》(Next),正式進入媒體事業,繼發行量破紀錄達到15萬本的《壹周刊》後,1995年又創辦《蘋果日報》,發行量超過70萬份,此時他擁有的財富已超過5億美元。1999年6月創辦「蘋果速銷」(adMart),以線上零售為主,虧損10億港幣(台幣40億元)。2001年創辦台灣《壹周刊》,2003年創辦台灣《蘋果日報》。

Friday, March 16, 2007

誰是騙子

大馬部落格族最近很火紅。不僅是不久前因為2名部落格格主被起訴而“揚名”,旅游部長東姑安南的一席話,更讓人對大馬部落格“另眼相看”,尤其是女性部落格,更一時在網上成為聚焦點。

東姑安南是在全球各地在熱烈慶祝女性主義得以抬頭之際,用了一個“玩笑”為全世界的女部落格格主“助興”!他日前在一項新聞發佈會上,抨擊網站上的部落格是騙子。他還特別強調,根據他的了解,這些“騙子”里有80%是失業的女性。

東姑安南過後再發飆,斥責一些政府公務員,包括部門的高官也在網上架設部落格,專門書寫一些具有攻擊性和沒有事實根據的文章。

不少女性部落格格主開腔反駁,包括前首相敦馬哈迪的女兒瑪麗娜馬哈迪,紛紛指責東姑安南在貶低女性。一些政黨的女性議員,例如行動黨的國會議員馮寶君也促請東姑安南收回他公然批評部落格和女性的言論。但東姑安南依然無動於衷。

不管有人說他大鬧笑話,還是對女性持有歧見,但東姑安南的這一番話,相信是因為一名受邀前來馬來西亞的印尼新聞從業員,在返國後對大馬旅游部人員的態度大表不滿,並在部落格內大書特書有關。 印尼一名女電視節目主持人妮拉於今年1月31日,在其部落格內發表抨擊旅遊部官僚主義的言論。

政府一面鼓勵人民趕搭資訊列車,更積極推動寬頻,同一時間,也有政府中人對資訊產物一無所知,更嗤之以鼻。坦蕩蕩的顯露一些人,自以為是領導,實際上,不僅對環境改變、科技知識一無所知,更是對處理事物,採取逃避的心態。

政府機構里是不是存有官僚,並不是女性部落格說了算,更不是部長說沒有之後就不存在。而是每日面對政府機構的民眾之感受,才是最能貼切反應事實。

部落格到底是騙子、失業的騙子、還是太多數是女性,這都並不重要,重要的往往是部落格內挑起的事物,已日益被人所重視,越來越吸引尋找資訊者的目光。當下的現實環境,已有越來越多事例顯現,不少最初由部落格揭露的事件,輾轉一番後,最終竟確有其事;這展現他們並不是騙子。騙子最終不是騙子,喊人是騙子者才是真正的大騙子。

16-3-2007

政府4張WiMAX 執照


大馬多媒體與通訊委員會今日宣佈發出4張WiMAX執照給4家通訊公司,這4家公司是Bizsurf大馬私人有限公司、MIC Comm私人有限公司、Asiaspace Dotcom私人有限公司和Redtone-CNX寬頻私人有限公司。

在4家成功爭得WiMAX執照的公司中,Redtone-CNX取得服務沙巴和砂拉越區的執照,而其余3家則取得大馬半島的執照。Bizsurf附屬於YTL e-Solutions公司,而MIC Comm則是Green Packet擁有的公司。

2010年75%家庭享寬頻

大馬多媒體與通訊委員會在文告中指出,4家公司預計在前3年將投資3億令吉。該委員會指出,在全國推行WiMAX(2.3GHz頻譜)網絡是政府要擴大寬頻滲透率,以便在2010年實現75%的家庭享有寬頻上網。

“我們預測取得執照的公司將會迅速推出服務,讓其負責區域裡的25%人口在今年底,以合理的價格享有至少1Mbps的寬頻服務。”

“在滿3年時,預計他們至少可讓40%的人口取得寬頻服務。”

馬電訊明訊DiGi落馬

WiMAX執照吸引到17家公司申請,其中包括馬電訊、明訊和DiGi,但它們都在這次的WiMAX執照申請中落馬。

WiMAX是一種無線上網技術,它的訊號範圍更廣(可達48公里),傳遞速度更快(可達74Mbps),目前,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和摩托羅拉正大力的投資在WiMAX上,並積極的在全球部署。

16-3-2007

..........




WiMax,3G與4G
作者:黃芳宇
◎通信收入日漸衰退
想像一下:消費者只要月付某個固定費用,手機電話隨便你講多久,不另外收費;如果透過手機看影片或下載音樂與使用其他加值服務則另外付費;但是什麼上網流量/傳輸費用之類的一概都不再收取。
這簡直是電信業者的夢靨。原本只要等著用戶打電話算分鐘數印帳單,現在卻必須要依靠提供大量節目內容服務來收費。這些事處理起來既麻煩又非電信業者專長,重點是收了錢還得跟內容供應商分帳。
上述情境已經發生在你家裡的電話上。拉ADSL線路到你家的電信業者只能跟你收取兩種費用:線路的租賃費用(包含語音和數據),以及上網費用,而這兩種價錢幾乎都是包月的。
如果這條電話線你不打傳統語音電話,而是上網撥打 Skype網路電話,等於只付月費就把通話上網費用全包了。最後固網電信業者不得已,只好向你推銷網路電視服務(IPTV)想辦法透過節目多收點錢。
雖然無線頻寬資源是有限的,跟有線寬頻不見得能比較,但是難保什麼技術出現,讓這種情況又為之改觀。畢竟消費者需求一直都在,而過往幾年,消費者每一塊錢所能買到的頻寬,確實每年都在增加。
◎WiMax前途未卜
4G,這個目前尚未有確切規格的概念,呈現多方業者競逐標準寶座的情況。其中又以WiMax因為Intel的大力推動而受到電信設備供應商以及手機終端製造商的支持,成為呼聲最高的4G技術。
Intel未來將於筆記型電腦內建WiMax,試圖重演當年內建WiFi所造成的轟動場面。目前看來其進度雖然不斷推遲,但巨人的野心很難被忽視。Nokia等大廠也為其背書,打算推出WiMax手機。
然而,考量目前世界各地的3G營運情況,WiMax這個號稱傳輸速率比3G快上十倍的標準,其處境頗為尷尬。實際上3G的商業化應用也不過幾年,行動電信業者的投資都還沒回收,對於再投資WiMax很猶豫。
比較可能的情況,是由固網電信業者或者新興的行動電信業者來取得執照,並進行WiMax基地台的佈建。事實上,收入逐年下滑的固網業者,對於能夠進入行動市場早已垂涎許久,WiMax可能是個機會。
然而,在這個行動電信業者對WiMax興趣缺缺的當兒卻出現一種詭論,認為WiMax與3G是互補而非互相取代。尤其在至關重要的中國電信市場,由於3G遲未實施,對WiMax的想像空間就更大了。
◎3G與WiMax 是競爭而非互補
會被認為能互補,是因為3G的強項還是在手機語音通訊,而 WiMax數據傳輸能力強,可提供筆記型電腦上網。行動電信業者可以同時建立兩種網路,將服務區隔開來:「3G服務站的人,WiMax 服務坐的人」。
在韓國已經出現了同一隻手機可以支援3G與WiMax網路的雙模手機,兩者似乎有和平共處的空間?然而,正因如此我們更看清這兩種技術天生就是要掐死對方的,在現實的市場環境下不可能有所謂的互補。
首先,如果是由固網業者拿到WiMax執照,一定會拿WiMax的數據傳輸能力來提供無線VoIP網路電話服務,跟行動電信業者搶手機客戶。世界級的大廠都積極生產WiMax手機中,終端的供應遲早不是問題。
據聞WiMax的資料傳輸成本只有3G的十分之一。這或許是Intel帶頭的WiMax陣營過於樂觀的估計,但萬一這是真的,那表示在WiMax上提供網路電話服務的通話費率可以低到為3G的十分之一。
拿到這張王牌的電信業者,如果忘記這世界的手機使用者數量遠超過筆記型電腦使用者,而只打算以WiMax提供筆記型電腦或 PDA上網服務,那才是真的瘋了:WiMax跟3G一定會在通話服務上打起來的。
◎行動電話包月隨便打
如果WiMax來得遲了一些,3G的後續版本也可能會提供更大的頻寬以及全面IP化的網路環境。簡單的說,透過技術的升級,從3G升級而成的4G網路環境也可以提供網路電話服務,不一定非要WiMax不可。
如果4G來臨能否實現網路電話包月?這要看傳輸成本低到什麼程度。就算很低,架構在4G上的網路電話剛開始可能還是以時間計價。只要消費者能接受,電信業者沒必要讓自己一下子退到包月的底線上。
而對於用4G讓筆記型電腦上網這種不需電話號碼的服務,電信業者或許會提供包月費率。雖然4G已是全面IP化的環境,在考量現實市場情況下,電信業者的定價方式還是會將上網與通話分開成兩種。
然而,這裡存在一個變數。目前已有內建Yahoo!Messenger或Skype的WiFi手機,此類手機以後必定也將能運作於4G無線網路。消費者購買此類手機連上電信業者的4G網路,只要付月費就好,打電話免費。
此類手機可能無法有電話號碼,或必須透過其他較麻煩的方法申請(例如SkypeIn),或許電信業者可能阻撓此種連線。總之此種競爭將是電信業者無可避免的,會逐漸將4G網路電話逼向包月的方向。
然而,弔詭的是如果真的在4G網路上實現網路電話包月費率,Skype反而在行動終端上面沒有發展空間。Skype就是依靠人們貪圖便宜話費的心理才能存在,當行動電話費率便宜到包月時,它如何能生存?
打免費電話,一直都是人類的夢想,不知不覺中推動著傳輸技術的變革。單純依靠傳輸通話或數據資料營利的電信業者遲早面臨極大挑戰,必須轉型成為具有多種能力的服務供應商。


Tuesday, March 06, 2007

我們要往那里去?

有時候,所謂領袖的一言一語,聽了,看了讓人感覺渾身不自在。有人想破口大罵、想大書特書,種種發洩方法有之。但千奇百怪的論調,不會因而停止,它還是會層出不窮,且一句比另一句更令人哭笑不得。

如果可以批評,那些言語及論調,真的就有如某部長在宣佈取消申請大馬卡有獎的措施時,以“愚蠢”的形容詞最為貼切。但此刻說出“愚蠢”者,會不會在他日吐出更“愚蠢”的話語?例如自己州屬浸水找不出原因,卻反指鄰國發展造成一般的愚昧。

一直以來,傳媒工作者一直以為“狗仔隊”只生活在傳播媒介界里;只有“肥佬黎”的黎智英將它在中文媒體里發揚光大。但如今“狗仔隊”不局限於媒體里,它還來到馬來西亞,東海岸登嘉樓州的現代回教委員會主席拿督羅索華希靈機一動,想把“狗仔隊”轉化為提供偵察該州回教徒不道德活動的隊伍。我們國家的領袖看來果然是見多識廣,念頭稍為一轉,“狗仔隊”可就堂而皇之的準備躍身成為CID了。

參照西方的“狗仔隊”偵查及暗中監視不道德活動,遏止社會問題,不能說它的動機不良,或者可說是配合政府提倡的創意,想出“創意無限”,叫人“大開眼界”的一套想法。

除了現代社會衍生的“ 狗仔隊”想法之外,還有宗教司建議大馬的女性戴貞操帶防範強姦。這貞操帶如今早已被當局列為歷史物品、歷史教科書中的體材了,難得我們的領袖竟仍然活學活用,準備建議在大馬派上用場,讓廣大的女性們戴著一個鐵套,在職場、路上、家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場合奔走。您說奇不奇?

大馬口口聲聲自言配合地球村、互聯網讓全球資訊彈指可得的驕傲,為何如今竟然讓人感覺好像還一直在走回頭路。不僅在回頭,更準備回到遠古時代?尤其是那思維更幾乎停留在石器時代。

若是女性配戴貞操帶防範強姦是合理,男性或者也應該配戴鐵套防止進行強姦及出軌。在強調兩性平等、崇尚自由的今時今日,貞操帶根本就是企圖侵犯一個人的人身自由。奇怪的是,所謂的領袖卻有提出此種建議的勇氣與想法。

大馬的浸水原因論、申請政府證件有獎論、女性戴貞操帶說法及“狗仔隊”偵察幽會構想,在製造社會笑料之餘,它更展現了的一些領袖的素質。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社會中,這樣的領袖究竟會帶我們往那裡去?


1-3-2007

Digg.com網

‧羅耀宗 2006/05/05
Digg.com有人說它是新聞網站、社會新聞網站,也有人稱它為篩選網站、科技新聞篩選服務網站、Web 2.0概念的網摘網站。簡單的說,它的創站目的,是由讀者當家作主,決定當天最重要的新聞是什麼,也就是請讀者來當新聞編輯老爺…
網路上的資訊太過龐雜紛亂,萬一錯過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尤其是工作上非常有幫助的文章,豈不叫人懊惱萬分?但是你有時間一一點按翻閱嗎?沒有?如果有人幫你篩選過濾,那該多好?可是這種人,比方說,新聞媒體的編輯等少數一群人,為你挑選的文章,正是你想看的嗎?不見得?那麼,還有別的方法嗎?
這一兩年,網路上興起運用「群體思維」這種強大的工具,解決上面所說的問題和滿足相關的需求。如果能有夠多的人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發性決定什麼是重要的,以及什麼不重要,一種共識很快就會產生。而且,網路使用者並不介意有人幫點小忙,建議他們去閱讀什麼資訊。社會書籤(Social bookmarking)和社會內容網站因此應運而生。這些網站依據眾多使用者的意見,決定什麼樣的文章或者哪些網站最值得造訪拜讀。 Digg.com就是這樣一個突然竄紅的網站。有人說它是新聞網站、社會新聞網站,也有人稱它為篩選網站、科技新聞篩選服務網站、Web 2.0概念的網摘網站。簡單的說,它的創站目的,是由讀者當家作主,決定當天最重要的新聞是什麼,也就是請讀者來當新聞編輯老爺。每一天,成千上萬的「新聞駭客」登入Digg,把他們從範圍廣泛的來源看到,覺得有意思或有價值的主流新聞報導、部落格的連結張貼出來,再打進簡短的摘要,說明為什麼他們喜歡某一則新聞。他們張貼的連結和說明,出現在「待頂新聞」(Digg for Stories)網頁的新聞連結庫。其他的「頂客」(Diggers),以及整個網際網路,都能看到那些報導的連結。(這裡把digg暫譯為「頂」,但 digg的意思,還有後面會提到的「發掘」。)
「頂客」看了別人推薦的新聞,如果覺得重要,可以按下「頂」(Digg)按鈕,給他們樂於共襄盛舉、一齊推薦的新聞,投下一票,並且發表評論。一則新聞報導被「頂」的票數愈多,愈有可能提升到Digg的首頁。換句話說,這座革命性的新聞網站,首頁的內容,取決於有多少人「頂」一則新聞報導而定。
由社群成員投票,根據民主機制產生的「頭條新聞」,就這樣出爐了。大眾的聲音因此被聽到。不過,你必須登錄為「頂客」,才能投票。登錄手續很簡單,不花一毛錢。不想「頂」新聞的「網路衝浪族」,也可以走馬看花,看看哪些新聞是Digg社群重視的,以及他們認為新聞「應該」長什麼樣子。
今(2006)年29歲的凱文‧羅斯(Kevin Rose),是在2004年秋天構思成立Digg。他在程式設計師歐文‧伯恩(Owen Byrne),以及數據中心公司Equinix創辦人傑伊‧艾德森(Jay Adelson;現在是Digg的執行長)兩個哥兒們的幫忙下,同年12月5日,Digg正式上線提供服務,開放給每一個人登錄。
網站取名「Digg」,是因為使用者可以在這裡,從已經上傳的新聞連結中,「發掘」(dig)好新聞,把它們推向首頁。但是為什麼要叫做「Digg」,而不稱為「Dig」?因為「dig.com」的網域名稱已經被華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 Company)註冊走了。
網站成立後,頭幾個月,只有幾千名使用者。2005年11月,登錄使用者人數破十萬大關。但是,登錄使用者並不等於使用者總人數。2005年12月,羅斯接受Mad Penguin訪問時說:「今天,我們的使用者超過12萬,每天的有效造訪人數超過50萬,瀏覽量達500萬頁。」而公司員工只有區區十人。2006年2月,網站流量資訊供應公司Alexa,將Digg列為五百大網站之一。驚人的成長,使Digg.com成了近來被人談論最多的新創企業之一。
羅斯表示,他創設Digg,只花現金1,000美元。起初的頁面設計,並沒有包括廣告。但是隨著Digg日益走紅,頁面加進了Google AdSense,帶進足夠的收入,並且獲有利潤,能夠暫時維持網站的運轉。
可是到了2005年10月,Digg需要更多的資金和人力,以因應支援上的需求和增添更多的功能,追求繼續成長。於是Digg從eBay的共同創辦人皮耶‧歐米迪亞(Pierre Omidyar)主持的歐米迪亞網路(Omidyar Network)、網景(Netscape)的共同創辦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以及創業投資公司葛雷洛克合夥(Greylock Partners)等一些知名的投資人那邊,募得280萬美元的創投資金。 Business 2.0雜誌說,羅斯設立Digg的原始構想,是將全部的控制權交給社群,試著改進新聞媒體,而不是另起爐灶。但是Digg所做的事情和發展軌跡,正有另立山頭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