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03, 2010

走入深圳(三)人生夢想從這裡實踐

深圳是中國南部的海濱城市,位於珠江口東岸。深圳和國際大都會的香港,在地理上只隔著一條深圳河。

深圳與香港是如此的接近,深圳河將這兩個地區隔了開來,也區分出來。深圳河見證著兩岸的變遷。與中國的其他地方省份一樣,深圳擁有相同的記憶,大躍進、饑荒、“文革”,而香港卻在這期間發展成亞洲四小龍之一。

在過去的香港影片中,我們曾經觀賞過以香港及深圳為內容的片段,一些深圳人偷渡進入香港。根據資料,官方有記載的3次大規模逃港事件,分別發生在1957年公社化、1961年自然災害和1972年,累計外逃六萬餘人,參與者十萬餘人。

但如今,這一切僅成為影片的內容,深圳的歷史展覽館的陳述故事及片段。深圳已是今非昔比。
1980年5月,在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倡導下,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在深圳設立。從此,深圳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和現代化建設先行先試的地區,很快從一個僅有三萬多人口、兩三條小街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一座擁有上千萬人口、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大都會,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史上的奇跡。


深圳如今甚至被形容為:夢開始的地方!

中國當代的改革開放這里開始、中國年輕人的創業青春從這里開始!

深圳的翻身與變革過程,到今天高樓林立、經濟繁榮的世界大都會市,經歷的時間並不長。站在深圳發展迅速的街頭,感受深圳的步伐,坦白說,有的是驚嘆!

只不是短短的30年時間,深圳竟然從一個邊陲小漁村,搖身變成了今日令人注目的大都會。

在過去的30年里,不知有多人懷著財富和創業的夢想,從中國各省各地來到深圳,從這里開始他們的人生新頁。30年里,深圳的人口不斷增長,到現在的超過千萬。

在這個大部份是外來人口的移民城市里,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在這個城市參與,並共同的走著改革開放的道路,為深圳的今天成就共同奮斗與獻力。

深圳承擔了改革“試驗場”這一歷史重任,在30年的改革歷程中,創造了一系列的成功經驗。

一直以來,深圳予人的印象是這座大都會城市散發出的活力,緊張工作生活節奏、發達的經濟及金融體系,可能與文化難以攀上關係。但是深圳如今沿著“文化加科技”的路徑,文化產業迅速發展,已成為與高新科技、物流、金融並駕其驅的第四大支柱產業。

2008年11月19日,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並授予“設計之都”稱號,成為了中國第一個、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入圍該網絡的城市,全球第六個“設計之都”。深圳設計行業的發展為香港設計業所帶動,逐漸形成了一些比較優勢。深圳擁有為數眾多、影響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設計精英。中國申奧標誌便是由深圳人所設計的。

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每年5月在深圳舉行,走的也是“文化加科技”的道路。

或許可以這麼說,深圳這座與香港山水相連的現代化都市,帶著改革開放創造出來的經濟成就,正如其所謂的“鵬城”,正像一隻大鵬展翅一般飛向更大的未來,以期創造更不一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