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1, 2010

塵封往事。“華僑機工”(二)--許海星



許海星是一個樂觀派的老者。雖然已年屆91高齡,單從其外表及樂觀的談吐,很難想到他是一名走了將近一個世紀的人。

走過戰火,從槍林彈雨中活過來的許海星,可謂閱歷無數,經歷過很多人沒有過的經驗。

在古晉附近的西連鎮,沒有多少人不知許海星這個人。許海星最明顯的特徵便是右臂有一截是軟綿綿的,因此,他的右手臂是與常人不同的,其半支右手是可以扭轉的,不因為什麼,只因為是右臂的骨在戰火中波及斷裂,因當時醫療水平不如今日,及未及時接回,因此,手臂的一段是沒有骨,僅僅是肉連著而已。

許海星這支殘而不廢的右手,是他的標誌,也是參與“華僑機工”行列的一個明顯且永久的“紀念”。

許海星話閘子一開,源源不絕。雖然如此,他自言鮮少與人談起本身參與“華僑機工”的那一段歲月。

“沒有必要談、也不需要提起,反正說了很多人也不明白……。”

他坦言,不少人聽說他曾參與在中國的戰爭事跡,但對內容完全不明瞭,更對“華僑機工”的事件不明白,因為如此,他提不起興致跟人說起這事。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話不投機半句多吧!

想起那一段久遠的往事,雖然轟轟烈烈,但眼前的許海星依然淡淡的,可能是日子已久遠,也可能是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看淡了很多事……。

翻回那記憶的匣子,許海星敘述,他是石隆門縣新堯灣中華公學的第三屆畢業生。1931年在新堯灣中華公學畢業後,他於1935年遠到中國廣東省汕頭市升學,但在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回到砂州古晉,並在古晉一處機器廠當起學徒。

在當學徒之際,中國正進行一場抗日救亡戰爭。當年尚是年輕力壯的許海星在當時情況下,即義無反顧的在古晉福建公會報名參加了“華僑機工”隊。1939年7月的某一天,許海星與隊友們乘船從古晉出發往新加坡。

許海星還記得當時的情況,當年古晉籌賑會主席已故黃慶昌和其他委員們還登船一直送他們一行人到朋嶺碼頭,在抵達朋嶺碼頭時還有一大批人在那燃放鞭炮歡迎他們一行人踏上協助中國抗日的路途。

許海星抵達新加坡且短暫逗留後,於同年8月20日抵達緬甸的仰光。當時,從外國運抵仰光準備運入中國的新羅里尚未裝配好,許海星等人是在仰光逗留廿餘天後,與裝配好的羅里一起乘火車北上,直到面緬甸北部的腊戍。腊戍是火車鐵路的終點,公路的起點,也正是許海星這批“華僑機工”在戰火中工作的起點。

那一段日子,許海星可說走篇了許多中國大陸的地方。問他那段期間有什麼酬勞,他斬釘截鐵的說:“沒有。”

雖然戰火中的日子里,物質生活不是那麼充實,但許海星這一群“華僑機工”精神層面卻是過得充實富裕的。一心一意就是為了抗戰,沒有其他異念。或許就是心中有夢、有理想,這一條現在很多人看起來崎嶇難行的路,當時的熱血“華僑機工”卻奔跑得熱血有勁。

這些“華僑機工”在現實條件不充裕,卻又在當年的貧窮社會中找到他們的精神富裕,也在這偉大的夢想中成就了協助中國抗日的任務,造就了今日崛起的大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了。戰爭結束後,許海星與數位華僑機工參加第七十一軍,就在此時,國民黨與共產黨的國共內戰發生了,許海星參與的第七十一軍被調至中國東北部。

1947年應該是許海星不會忘記的一年。那一年的一天,他所駕駛的車子遇上共產黨軍隊之襲擊,而他本身也因而被機關槍打中,右臂折幾而受傷。他在受傷後獲得當地居民的協助,翌日,共軍人員來到為他敷藥治療。許海星過後再輾轉到長春的後方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因為手臂的傷患,許海星成了傷兵並退出戰場。他因此先後在瀋陽、天津、上海等醫院接受治療,但是因為傷患未及時治療,手臂骨無法再銜接,到如今,許海星的右臂變得可以任意旋轉,無法拿東西卻有知覺,殘而不廢。

幾經波折的許海星最終於1949年底回到砂拉越古晉。1939年帶著滿腔熱血離開古晉往中國,10年後返抵“貓城” 時卻是帶著殘而不廢的右臂。回抵古晉之後,他再西連附近的日廊定居、成家、在悠靜的田園中務農過日。他也曾於1960至1963年期間出任西連縣議會議員,為地方發展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