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12, 2010

前塵往事。華僑機工(三)--馮增標


當年熊熊戰火走中的華僑機工馮增標,如今已年屆91歲高齡。歲月催人,馮增標如今已行動不便,但神智意識卻還非常清楚。聽聞欲聽聽他說一說那一段轟轟烈烈,戰火熊熊的故事,他樂得分享。

馮增標於1919年在中國海南島出生,14歲那一年才隨家人漂洋過海來到砂拉越,對於中國血濃於水的情感特別強烈,感受更是非比一般。

他於1939年在父親的鼓勵下毅然的辭去工作參與華僑機工的行列,也因而選擇了一條與別人不一樣卻又特有意義的路途。馮增標當年到古晉的福建公會報名參加機工隊至中國服務。與其他參與者一樣,他從古晉乘船至新加坡,到了新加坡由南僑總會負責接待,並入住新口坡同濟醫院。

馮增標與同行的熱血年輕機工們,當年還在同濟醫院前合影過。這樣的一段歷史永遠刻印在這一批老機工腦海里。這樣一段悲壯歲月培育出來的友情非一般,這種的友情或許特別珍貴,也因為如此,砂拉越州內僅存的3名機工中,還是常有互相聯系。

在與許海星和李亞留的訪談中,彼此的言談中,他們都非常瞭解各自的情況。

馮增標的兒子馮錦照坦言,小時候不知父親有過如此與別人不同的經歷,只知道父親特別珍惜收在幾個箱子里的老信件、老照片,還有那些老物件。

懂事之後的馮家兒女才從爸爸的口中得知那麼的一段故事,因此,也特別在意父親重視的物件,協助父親好好保管。在馮錦照的記憶里,父親在他們兄弟姐妹的成長過程中,常有目睹父親靜靜的翻閱那一些老照片及老文件。

如今,馮錦照將父親的那些老舊的文件、泛黃的照片好好的以箱子裝置好,細心的打包起來存放在家中。不因為什麼,只因為那是父親最重視的“寶物”。

“我父親很懷舊、特別重視這些文件,所以我得好好保存它。”馮錦照一邊開箱,一邊對著我們如此說。

馮增標是於1937年7月從新加坡經過西貢到中國參與華僑機工隊。他當時被安排到昆明潘家灣的師範學校接受短期訓練,然後才被分配號型各負責單位。他在受訓後被派到貴州省貴陽市15公里外的地方等待分配工作。最終,他獲派到重慶的歌樂山,並在那里負責己訓練他人,且在那兒執行任務了兩年多。那時,馮增標的軍階為上尉。

雖然他當年是在機器廠負責培訓機工的工作,但馮增標騪有多次驚險的經歷。其中有一次當他遇上日本軍機來襲時,日本飛機轟炸的炸彈就在相當靠近的地點掉落,馮增標當機立斷往路旁的深溝一而下,逃過一劫。

在那段抗日的時日里,馮增標也曾一度逼不得已到昆明火車站替人搬運行李討生活。1942年5月,中國軍隊把怒江上的惠通橋炸斷以阻止日軍的進攻,滇緬公路因此而斷絕。那一年的8月,華僑機工被撤散,馮增標當時所服務的瀘州機器廠也因此停工;就是那一段歲月,馮增標被逼得在火車站替人搬運行李來維持生活。

8個月過後,馮增標再被召回隊伍中,此時他被分派到昆明的黑龍潭糧食所負責運糧。在這里他即是司機,亦同時充當修理技工。最後,他被調派到滇緬公路運輸局,擔任汽車修理師及汽車檢查官,歷時一年多,這也是他參與華僑機工所擔任的最後一項任務。

馮增標前前後後在中國西南戰地服務了8年,歷經了艱辛。

馮錦照回憶說,小時候父親有時載著他們一家人時,家人常會在旁勸父親車速別開得太快。這時,馮增標都會回應說:“這速度那里會快,以前在戰火中的日子里,道路還沒有現在的好,我開的車速還比這快呢!”

畢竟父親曾經歷了現代人難以理解的艱辛,馮錦照坦言,父親在兒女成長的歲月里,沒有把生活的艱苦當一回事,反而成功的把孩子扶育長大,且獲得良好的教育。

馮增標是在當了華僑機工返回砂拉越後才結婚,並在古晉開設機器廠,專門修理各種機械,業務鼎盛。馮增標與夫人龍花圓育有兩男四女,皆受過良好教育,如今事業有成。

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的馮增標如今享著清福,平時閒著時觀賞電視時事節目,藉著衛星電視的方便,雖然在家中卻也能知天下事,包括中國各省市的動態。馮錦照透露,父親特別關心中國的發展,家人特地安裝衛星電視讓他得償所願,也是父親所愛。